机械制造基础习题

机械制造基础复习主要内容

第一篇 金属材料知识

第一章 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

1. 力学性能、强度、塑性、硬度的概念? 表示方法? 力学性能 ——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的特性

??F'S?FSe — 弹性极限点 K — 断裂点 S — 屈服点 b — 极限载荷点 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1) 屈服强度(σS)是塑性材料选材和评定的依据。 (2)抗拉强度(σb )是脆性材料选材的依据

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引起破坏的能力 伸长率:δ 断面收缩率:ψ δ和ψ值越大,塑性越好 硬度:是材料抵抗更硬的物体压入其内的能力 HRC:HB=1:10

(1)布氏硬度(HB):布氏硬度适用HB<450

HB?压入载荷(N)压痕的表面积(mm)优点:精确方便 缺点:测量费时,压痕大,不适于成品检验 (2)洛氏硬度(HRC):洛氏硬度一般用于HB>450 优点: 测试简便、迅速 用于成品检验

缺点:测得的硬度值重复性差,需在不同的部位测试数次

2. 布氏和洛氏硬度法各有什么优缺点?下列情况应采用哪种硬度法来检查其硬度? 库存钢材 HB 硬质合金刀头 HRA 锻件 HR 台虎钳钳口 HR

3. 下列符号所表示的力学性能指标的名称和含义是什么?

σb 抗拉强度 σs 屈服强度 δ 伸长率 HRC 洛氏硬度 HBS 布氏硬度

第二章 铁碳合金

1. 金属的结晶过程,金属的晶粒粗细对其力学性能有什么影响?如何细化铸态晶粒?

金属是由许多大小、形状、晶格排列方向均不相同的晶粒所组成的多晶体。一般金属的晶粒越细小,其力学性能越好。 细化晶粒的方法

1)变质处理 2)增大过冷度 3)机械的振动和搅拌 4)热处理 5)压力加工再结

1

2. 什么是同素异晶转变?室温和1100℃时的纯铁晶格有什么不同?

在固态下,随着温度的变化,金属的晶体结构从一种晶格类型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类型的过程。

室温下 体心立方晶格 1100℃ 面心立方晶格 铁素体 F 奥氏体 A

3. 金属的晶体结构类型?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 A、F、M、P

体心立方晶格 面心立方晶格 密排六方晶格 奥氏体(A)— 碳(C)溶入γ-Fe中所形成的固溶体 铁素体(F)— 碳(C)溶入α-Fe中所形成的固溶体。 马氏体(M)----碳在铁素体 ? ? Fe 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珠光体(P= F+ Fe3C )— 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渗碳体(Fe3C)— 是金属化合物。 6.67%C

莱氏体(Le)— 是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莱氏体(Le)1147℃ 4.3%C 727℃以上为高温Le (A+ Fe 3C); 727℃以下为低温Le’( P+ Fe 3C );

4. 试绘简化的铁碳合金状态图中钢的部分,标出各特性点的符号,填写个区组织名称。 A—纯铁的熔点 D—Fe3C的熔点。

E—C在γ-Fe中的最大溶解度点。 1147℃ 2.06%C 钢和铁的分界点 C—共晶点,1147℃ 4.3%C G — 纯铁的同素异晶转变点。 912℃ P —C在α-Fe中的最大溶解度点727℃ 0.02%C S —共析点。 727℃ 0.77%℃

2

??Fe??FeACD线—液相线 AC—析出奥氏体(A) CD—析出 Fe3C

AECF线—固相线 AE—奥氏体(A)析出终了线 ECF—共晶线 1147℃ ES线 — C在γ-Fe中的溶解度曲线。 GS线 — 奥氏体中析出铁素体的开始线A→F GP线 — F析出终了线。

PQ线 — 碳在α-Fe中的溶解度曲线 PSK线 — 共析线 727℃ (1) 单相区:L、F、A、Fe3C

(2) 两相区:L+A、L+ Fe3C、A+F、F+ Fe3C (3) 三相区:L+A+ Fe3C、A+F+ Fe3C

1 共析钢T8钢 室温组织: P ○

2 亚共析钢 45钢 室温组织:F+P ○

3 过共析钢T10钢 P+Fe3C○(网状)

共晶反应 — 在一定的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液体 同时结晶出一定成分的两个固相的反应。

Le

共析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固相 同时结晶出不同成分的另外两个固相的反应。

5. 分析在缓慢冷却条件下,45钢和T10钢的结晶过程和室温组织。 共析钢: 亚共析钢: 过共析钢:

3

L

1

1

L+ A

2

A

3

P

L

1

L

L+ A 2

L+ A 2 A

A 3 A+ F 4 P+F 3 A+ Fe3C 4 P+Fe3C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