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 花的结构和类型教案

出示投影,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的特点。 出示投影:介绍风媒花、虫媒花的特点。 组织学生总结二者的区别。 总结: 1、自花传粉是指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柱头;异花传粉是指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 2、异花传粉中包括昆虫传粉和风力传粉。 提问:请比较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哪一种更具有优势?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 讲解: 从生物学意义来看,异花传粉植物后代有较强的生活力和适应性,而且植株强壮,开花多,结实丰富。从农业生产实践中知道,农作物实行自花传粉,后代表现不好。 异花传粉虽然产生活力强的后代,但当遇到不利的自然条件时,传粉没有保证或者其它原因造成授粉不均时,就需要人工辅助授粉。 出示人工授粉的挂图,讲解人工授粉的方法。 板书设计 : 一、开花: 1、开花的习性: (1)一年生植物: 生长一段时间就开花。 (2)二年生植物:生长到第二年开花。 (3)多年生植物:生长到一定年龄才开花。 2、影响开花的因素:光照、温度。 二、传粉: 6 / 18 1、自花传粉: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柱头上。 2、异花传粉: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 (1)依靠昆虫传粉:虫媒花 (2)依靠风力传粉:风媒花 3、人工辅助传粉 教后札记:通过启发性的语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相关的知识和相关的技能,完成学习任务。 八年级生物 第二周 课题: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根据有关示意图准确描述花粉粒萌发和受精过程,说明在果实和种子形成过程中子房各部分结构发育的结果; 2、通过分析植物体的结构,以及维管束在各器官里的分布,使学生了解植物体在结构上的整体性。通过分析植物体内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及各器官的主要功能使学生从功能上了解植物体是一个整体。 能力目标 1、结合花粉粒萌发和受精,以及果实和种子形成等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受精和双受精过程,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使学生继续树立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观点。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果实与种子形成的过程的学习,进一步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结合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向学生介绍我国农业科学工作者,在培育新品种方面的贡献,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双受精的概念及过程;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难点:双受精的过程;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手段:以学生观察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7 / 18 教学过程 :(1课时) 一、导入 : 复习提问:1、什么是传粉? 2、传粉的方式有几种?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不论是什么样的传粉方式,最终是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传粉完成后,花粉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 (一)受精的过程: 出示投影(示双受精过程) 边讲解,边指导学生观察。 1、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受柱头上粘液的刺激而萌发; 2、萌发出的花粉管不断伸长,把花粉中的两个精子沿着花柱,通过珠孔送到胚囊中; 3、进入胚囊中的花粉管顶端破裂,两个精子移动出来:一个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 (二)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出示投影(示双受精后花各部分的变化) 指导学生观察,讲解:完成双受精后,花的其他结构逐渐萎蔫,只剩下雌蕊的子房。由子房发育成了果实。 提问:1、子房的结构是怎样的? 2、种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组织学生回答:总结种子的结构。 三、反馈、巩固: 请举些日常食用的农产品的例子,回答食用的部分,是植物体的哪个部分? 组织学生回答,并纠正其中的错误。 板书设计 : 8 / 18 一、受精的过程: 双受精:精子+卵细胞形成受精卵 精子+极核形成受精极核 双受精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 二、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教后札记: 本节课学习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使学生了解了种子的结构,通过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课题: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2、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2、通过了解种子的休眠特性、种子的寿命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 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 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提出问题: 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 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 9 / 18 3、如果你是农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并引入课题: 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如学生很容易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 4、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总结: 根据对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萌发时还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条件、酸碱性等。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实验时对种子萌发过程的观察记录。 2、出示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课件,组织学生观看。 3、教师结合种子萌发的实物进行总结: 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 (1)种子吸水后,体积胀大,种皮胀破。 (2)胚根首先伸长,突破种皮,发育成幼根。 (3)子叶以下的胚轴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4)子叶分开,黄白色的胚芽在光下逐渐变绿,发育成茎和叶。 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 (1)种子吸水后,胚根先从种子里伸出,发育成幼根。 (2)胚芽由胚芽鞘保护伸出土面,子叶留在种子里。 (3)胚芽鞘里的胚芽长出新叶。 4、提出问题:以上介绍的种子萌发的过程只描述了种子外部形态的改变,那么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其内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实验:请几位学生分别尝尝萌发的小麦种子和干燥的小麦种子,有什么不同感觉。 请参与实验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 萌发的种子有甜味,干燥的种子没有甜味。 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出现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 组织学生发言。 总结: 10 / 1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