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作文素材积累——器物篇
选编:袁明祥
器物是对各种用具的统称。琴棋书画、玉器丝竹、挂件摆设、食具美服,虽然没有生命,却往往成为人们情感的寄托。作者可做闲云野鹤,看云卷云舒,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但看似超然物外,字里行间却显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生的珍惜。读者展卷捧读,可以愉悦性情,感受到“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的“趣”之所在,享受清雅脱俗的美好人生。作文不是无情物,饱含真情才动人。器物之钵,往往储蓄情感。从器物中我们可以窥见人生的脉络,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个人爱好,人生的哲理。可见,器物与人是密不可分的。这也告诉我们,应当在学习生活中处处编织“情网”,积聚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涌动于笔端。情感的闸门一旦打开就会妙笔生花,其乐无穷。
器物文化还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发展水平。人类文化通常分为三个层次,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器物文化,这些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往往寄寓在器物之中,通过器物来反映。中国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见;吃喝玩乐,衣食住行,信手拈来,都是文化。中国器物文化主要包括青铜器、陶瓷器、玉器等。 1、陶瓷器:
由粘土或以粘土为主的混合物,经成型、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的总称。是水、泥与火的结晶。
陶器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它的造型原则主要是满足使用需要。仰韶文化的尖底瓶作枣核形,整体瘦长,两端尖细,便于在浅流中汲水。龙山文化的豆犹如现代的高脚杯,便于把握。
三国时期具备烧制釉下彩瓷的先进工艺,将制瓷工艺和绘画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开拓了瓷器装饰的途径。
五代时期,浮雕刻花、釉下彩绘、贴金扣银等装饰手法的运用,使瓷器在华贵中透出一丝秀雅清新的气息。柴窑的青瓷为人称颂,有“雨过天晴”的美誉,被誉为“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明清瓷器达到了制瓷业的顶峰。永乐年间烧制的白瓷,胎薄如纸,洁净如玉,几乎见釉不见胎,给人以甜美的感觉。故又称“甜白”。雍正乾隆年间,彩釉瓷发展迅速,雍正时以清丽秀媚见长,乾隆时以富丽堂皇为特点。
瓷器是我国人民的独特创造,中国闻名于世瓷器起了重要的作用。china原义即瓷器。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代表着中国悠久的文化。 2、玉器
玉器最初是装饰品,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小型玉饰,被大型的玉器所取代,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它标志着社会等级观念和原始宗教观念正在渗入玉制品中。中国玉文化礼制时代开始。商代琢制了大量的绚丽多彩的玉礼器,西周制定了与宗法制相应的祭祀制度。玉成为权利、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礼记》中说:“天子佩白玉,公侯佩山玄玉,卿大夫佩水苍玉,士佩瑜纹玉。
玉器与君子的德行相附。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社会政治和经济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激烈的变化。轻神重民的思想逐步扩大,玉器也逐渐更多地被人们用来与君子的德行相比拟。君子佩玉,不是为了乔装打扮,而是规范自己的言行:.温和柔润而有光泽,像仁者的德性;细致精密而坚实,象智者的德性;有棱角但不伤害人,象义者的德性;佩玉悬垂下坠,象君子谦恭好礼;玉的瑕疵和美好互不掩饰,就象君子忠实的品行;玉晶莹通明,光彩四溢,就象君子发自内心的纯洁;光彩四射而不隐蔽,象征诚实守信; 3、青铜器
商代早、中期,青铜器艺术发展趋于成熟的时期。酒器、礼器为主,兵器种类增多。以
1
兽面装饰为主,构图日趋娴熟、规范。
战国时代,随着铁器的长足发展以及社会的大变革,青铜礼乐器逐渐衰落,青铜的运用开始由礼乐文化转向世俗生活。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摆脱了实用功能而上升到具有礼仪象征意义的青铜礼器上。鼎司母戊鼎体现了威严、端重、神秘和至尊的艺术效果,利用造型手段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王权的象征。
春秋时,楚庄王北伐陆浑之戎(少数民族政权)时,曾向周定王派来的使者王孙满打听周王室九鼎的轻重和大小,显示了楚庄王想称霸的野心。 思路提示:
1.器物与人生密切相连。 2.社会发展促进器物的发展。 3.器物中包含着哲理。
4.器物反映人类科技的进步。 经典素材 1.钟
(1)古代打击乐器。盛行于青铜时代,这与当时乐律学、声学和青铜冶铸技术的高度发达分不开。由于青铜钟质料坚实和耐腐蚀,至今虽已历经两三千年,仍能给我们留下古代真实的音响。
钟在古代不仅是乐器,还是地位和权力象征的礼器。王公贵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种仪典、宴飨与日常宴乐中,广泛使用着钟乐。
(2)有时候,我会久久盯着墙上的挂钟,让心情跟着红色的秒针快速地走过一圈又一圈。就默默地想,花有重开处雁有回归日,而逝去的时间永不再来。
写作思路(1)说明了钟的产生与作用;(2)由钟我们想到时间的宝贵,新年的钟声象征着新的起点,由钟可以想起过去和未来,各种危机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2.船
(1)有个小孩伸手到坛子里拿花生,坛子口很小,空手可以进去,可当抓满时,手就拿不出来了。妈妈告诉他,把花生丢掉,手就能拿出来了。人生如船,生命之船载不动太多的物欲虚荣。
(2)1894年,日本侵略者先把大批军队开到朝鲜,占领了仁川和汉城。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炮击中国“高升”号运兵船。9月17日,中日在黄海海面进行了激烈海战。海战中,中国损失“致远”“经远”号等四艘军舰,主力尚存。日本海军也受沉重打击。 写作思路人生是一条船,要把握好方向。集体是一条船,要大家同心同德。船是渡河的工具,解决问题也要找到理想的工具。船超载会沉,人生之船注意不要超载。 3.镜子
(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2)我有三面镜子,一面是白雪公主凶残继母的魔镜,一面是凹凸不平的哈哈镜,另一面是一普普通通的平面镜。每个人都有三面镜,怎样才能找出适合自己的镜子呢?
(3)中国的很多公共厕所卫生太差,让人却步。一些发达国家的厕所卫生奇佳,居然有人在那里接洗手的水给婴儿喝。
写作思路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镜子”,有人在岁月的流逝中,照见了容颜的改变;有人在人生的戏剧中,照见了真正的自我;但也有人在真相的镜子面前,不愿面对或不能面对它。 经典例文:
器物人生 河南 杨奕
2
夜,跌入沉沉的月色里。万籁俱寂之时,揽卷品史,泛黄的史册被一页页翻过,那声响,惊醒了岁月的酣梦。于是乎,笔墨纸砚,琴棋书画,便都于这“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之时悠然醒转。时光老人一声轻咳,向我开启了一段器物人生。
笔。卧,便成一脉意气;站,即成一股傲骨。它是中华版图上最骄傲的植物,略展腰肢就叫天地为之含惊、风云因而变色。横竖撇捺,龙行虎步,有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之势;点提折钩,顾盼流转,生娇花照柳万艳同欢之情。 踟蹰吟咏,字字听来皆泣血。笔是杜少陵的拐杖。“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颤巍巍的,这位老者扶着拐杖,站在唐王朝动乱的一角,再没了指
点江山的意气,只是老泪纵横。他摇头长叹,手里的拐杖重重点地,落照里,唐王朝疼得咳出血来。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笔,是柳三变的白衣。美词气,有凤仪。想来,他算是词坛的一个另类吧。当一声声血染的呼唤如浓云般笼罩了宋代文坛,柳三变一袭白衣,飘然不群,在他的红颜知己处,唱出了小人物心底最真实的颤音。“寒蝉凄切”,只一句,四字,便道尽柔情百转。中国的诗词离不开血泪的浸渍,也同样离不开温情。或许,那温情不及家国之思的高格调,但却是最柔软的纱布,轻地抚慰你未愈的伤口。柳三变的衣袂在风里飞舞,留给后人一个清俊的背影。
棋。于楚汉之地,人人从棋子铸成的长堤上寻找逝去的年华;于方格看天,人从棋子筑成的青碑上寻找属于自己的评语。爱里,恨里,总将枚枚棋子凝成指尖的光;醒里,醉里,总将一份棋风铸成心田上的月亮。人生如棋。有人总想保全自,失掉一份难得的锐气;有人总想摆布别人,却忘记了守护自我。路,无处不在,唯棋盘上的路最难走。因为那路太较真,黑白分明;因为那路蜿蜒在324座四方城间,不留神,路人就将生命走成一张难解之网。
有人说,鸟尽良弓势必藏,千秋青史费评章。有说,徒用千金酬一饭,不知哲重防身。韩信,善与恶,忠与奸,智与愚之间,他将人生走成一枚棋子。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声东击西,木罂渡军,他以雄姿英发的锐气在棋道上写着“十”。那一声“多多益善”却成为导火索,引燃了君王潜伏已久的忌恨。他与刘邦下的这棋,你占领我,我占领你,最终韩信输了。才华、功勋、傲气……他忘记了,还没能甘心做一条走狗之前,是不能与君王下棋的。 或许,棋的最高境界,便是心中无棋。
琴。需要用它的地方往往是作曲谱,将喜怒哀乐奏成一杯浓茶。只靠几根丝弦,成为了韧性的象征。它生来带着沧桑,哪怕它要表现的是夜空里的群星、碧水里的鸯。同时,在那颗木质的心的深处,藏着一个愿望:以琴弦为指针,敲醒一段迷时光。 是真名士自风流。琴,给将赴刑场的嵇康平添几分风流气度。 《广陵散》就此成为他生命里的绝唱。
如泣如诉,如怨如慕,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只可惜,这冰清玉洁的余韵,能在魏晋史册最晦暗的一页回响。 “《广陵散》今绝矣!”嵇康一声长叹,仿佛所有的遗憾就止于此。我一直觉得康可以和苏格拉底相提并论。前者临刑之时,三千学生洒泪陪同;后者临刑之时,千民众默默相送。一位妇女问苏格拉底:“他们就要杀死你了,可是你什么罪也没呀?”苏格拉底笑了:“夫人,难道你希望我因为犯罪才被杀吗?” 而嵇康,选择抱琴长终。
一种黑色幽默,一曲荡气回肠的广陵悲歌,都是一个时代最应铭记的吟哦。 道与天地参,功漫天地,名满天地;书留春秋在,知我春秋,罪我春秋。 笔还在写着他的传奇,棋还在呐喊它落子不悔的意气,琴还在海一样深沉的沧桑中感怀过往。
而我,学会了历史般的旁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