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设计与反思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稻作

文化的印记》教学设计与反思

名校资源 《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稻作文化的印记》重点讲述湄公河平原以精耕细作的水稻生产为核心的文化与生活。水稻是喜高温多雨的农作物,因此了解湄公河平原的区域位置对获知其具备特天独厚的稻作生产自然条件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水稻生产又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形成当地鲜明的人文景观,烙印着独特的稻作文化印记。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在了解当地自然景观、感受纷呈人文景观基础上理解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初步树立关注人地关系和因地制宜的意识。

七年级同学好奇心强,形象思维较好,在授课的过程中进行情景的设置有利于拉近课堂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由于该学科初一以地理知识为主,而同学刚开始接触、缺乏生活经验,所学知识主要来自课本。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重视利用和充分挖掘已有图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进行分析。考虑到农村的学生对水稻生产比较熟悉,可充分给予信心和引导,鼓励学生在运用基本地理技能解读图片有效信息的同时联系实

际进行思维的拓展延伸。 二、学教目标

1.阅读位置图和地形图,描述湄公河平原的区域位置。 2. 从地形图、气候特征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综合分析湄公河平原自然环境的特点,感受其得天独厚的水稻生产条件。

3.描述和感悟水稻生产情况,分析湄公河平原稻作生产特点。

4.了解湄公河平原聚落景观和社会生活特色,感悟人文景观与地域环境的密切关系,理解一个地区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5.学以致用,结合新案例剖析,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发展的观点。 三、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根据地图、图表分析湄公河平原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及稻作文化印记。

2.教学难点:解析湄公河平原的稻作生产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第一人称,情景化教学自然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同时结合讲述法、问答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授。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堂导学单

六、教学流程(包括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等)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