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18届高三历史百所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Word版含解析(1)

1.观察新中国城市化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III”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 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实施国民经济调整 D. 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来源】福建省三明市永安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答案】C

2.中国对联、西方谚语中,有不少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为背景,反映了当时历史风貌,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有价值的资料。下表中对联谚语的内容与反映的史实对应正确的有几个 谚语或对联 西方谚语:“宁要三个魔鬼打架,不要一个天使掌孟德斯鸠分权制衡思想 权” 罗马谚语:“举证之所在,胜败之所在。” 陶片放逐法 反映的相关史实

“灌输益部成尧甸;疏凿岷源绍禹功” “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都江堰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剩。”横批:“已经过去。”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来源】福建省三明市永安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答案】C

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的史料实证这一史学素养,考生需要准确解读题干所给的四则材料,并与后面的史实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有逐个推理分析和进行判断,才可以得出最终的答案,切记要做到“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真正论从史出才可以。

3.中共八大上,政务院副总理陈云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济;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由此可见陈云主张 A.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 建设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C. 社会主义经济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D. 社会主义经济以国营和集体为主

【来源】【全国校级联考】宁夏银川市银川唐徕回民中学等三校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三个主体”就是要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的作用,“三个补充”就是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因此陈云主张社会主义经济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三个主体”,B项是1984年提出的,故AB排除。D项没有体现材料的主旨,排除。

点睛:在党的八大上,我们党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是对苏联单一计划经济模式的突破。尽管它属于计划经济体制框架内的理论,但具有改革创新的内容,对我国现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1979年广大农村忙于分田分地,有农民说:“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50年,既要如此,何必当初?”对这一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农民所说的“当初”是指1950年的土地改革 B. 农村30年的土地变局,最终回归到原点 C. 30年的土地变局是瞎折腾,农民的说法是正确的 D. 农民没有理解1950年与1979年分田分地的本质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广东省揭阳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答案】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 “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50年,既要如此,何必当初”,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土地改革的不同点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5.1979年3月,陈云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必须有两种经济:计划经济部分(有计划按比例部分);市场调节部分(即不作计划,只根据市场供求的变化进行生产,带有盲目性调节的部分)。该主张 A. 强调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重 B. 认识到完全的计划经济存在不足 C. 主要目的是扩大我国私营经济 D. 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德州市2018届高三统考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答案】B

【解析】陈云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也应当包括市场调节部分,说明该主张已经认识到完全的计划经济存在不足,应当以市场调节对计划经济进行必要的补充。故答案为B项。该主张没有表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重,排除A项;市场调节是经济手段,与私营经济反映出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排除D项。

6.下表是国家统计局对1949-1952作全国4亿农民收入支出情况的统计(单位:元),据此可以推知 人均货币收入 人均消费品支出 A. 土地改革已经基本完成 B. 落后的农业面貌发生转变 C. 工业品的农村市场广阔 D. 富裕农民的比重显著增加

【来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答案】C

1949年 14.5 14.2 1950年 18.7 17.3 1951年 23.6 21.6 1952年 26.8 24.6

7.邓小平的重要讲话意在

1977年7月,邓小平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重申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1978年6月,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讲话,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11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A. 抵制错误,解放思想 B. 整顿党风,统一思想 C. 经济改革,市场主导 D. 力挽狂澜,创造历史

【来源】四川省泸州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答案】A

【解析】根据“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结合所学,1978年5月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得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了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A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解放思想,而不是整顿党风,排除B;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实行改革开放,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夸大了邓小平的重要讲话的作用,排除。

点睛:首先把握时间信息,由材料时间看,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然后结合十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分析解答。

8.“一五”计划期间,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央正式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各省、市人民政府的财经委担负计划任务,综合编制自身计划,受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导,而区、市财委的计划局受同级财委和上级计划机构的双重领导。这一体系的形成 A. 有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B. 有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 C. 为工业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D. 标志着国家机构改革的开始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4月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卷(七)文综-历史试题 【答案】C

9.1961年,中共中央提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其中“调整”就是“适当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速度,即尽可能提高农业发展的速度,提高轻工业发展的速度,适当控制重工业的发展速度。”据此,“调整”的直接作用是 A. 解决大炼钢铁造成的严重经济问题 B. 发展轻工业以带动城市的经济改革 C. 取消人民公社以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D. 彻底否定了“多快好省”的总路线

【来源】山东省宁阳县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高考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