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贾诩有良、平之奇。 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注],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 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余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袁绍围太祖于官渡,太祖粮方尽,问诩计焉出,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 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太祖曰:“善。”乃并兵出,围击绍三十余里营,破之。绍军大溃,河北平。太祖领冀州牧,徙诩为太中大夫。

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 远着,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 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太祖后与韩遂、马超战于渭南,超等索割地以和,并求 任子。诩以为可伪许之。又问诩计策,诩曰:“离之而已。”太祖曰:“解。”一承用诩谋。 卒破遂、超,诩本谋也。

是时,文帝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文帝使人问诩 自固之术,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文 帝从之,深自砥.砺.。太祖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

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嫌,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 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节选自《三国志·贾诩传》,有删改) [注]汧(qiān):千河的古称,源出甘肃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B.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C.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D.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 异:认为不同一般 B.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权:暂且,暂时 C.文帝从之,深自砥砺 砥砺:磨砺,磨炼 D.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归:归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贾诩处事灵活,通达善变。他因病辞官返乡途中,被叛变的氐人抓获,同行的人 都被杀死,唯独他打出外祖父的旗号,使氐人不但不敢害他,反而送他回去。

B.贾诩谋略高深,算无遗策。他先建议太祖假意答应韩遂、马超“割地质子”的要求, 然后又提出“离间”的策略,帮助太祖打败韩遂、马超。

C.贾诩审时度势,善于讽谏。在曹丕和曹植争王位继承权时,他借袁绍和刘表的悲 剧暗示曹操不宜废长立幼,坚定了曹操立曹丕为太子的决心。

D.贾诩低调处世,明于自保。贾诩认为自己不是太祖的旧臣,恐怕被猜疑,于是闭 门自守;私下里不结交大臣;子女娶嫁,不攀高门大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2)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

10. D 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 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11. B 12.A.

13.(10 分)(1)如果利用昔日楚国的富饶,来犒劳官吏士人,安抚百姓,让他 们安居乐业,那就可以不兴师动众而使江东地区俯首称臣。(5 分)

(2)希望将军弘扬道德,加强修养,像寒微的士人那样亲自努力于学业,早晚勤奋不 息,不要违背做儿子的操行。(5 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