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莱城区2017-2018学年莱城区六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无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六年级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准确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座号等 内容

2.本试题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在试卷或其他位置不得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 涂写。

4.考试结束后,由监考教师把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遒劲(qiú) 眼睑(jiǎn) 惆怅(chàng) 白驹过隙(xī) ....B、窥视(kuī) 犀利(xī) 蝉蜕(tuèi) 养精蓄锐(xù) ....C、喑哑(yīn) 坍塌(tān) 羸弱(léi) 满目疮痍(chuāng) ....D、湮没(yān) 嗥叫(áo) 泯灭(mǐn) 猝然长逝(cù)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狂澜 碌碌终生 祈祷 险象叠生 B、玷污 获益匪浅 炽痛 迫不急待 C、骊歌 多姿多菜 禁锢 诗意盎然 D、眺望 郑重其事 菜畦 更胜一筹 3、下面短语结构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理想开花 夜幕降临 阳光灿烂 心情舒畅 B、独立思考 慷慨的决定 性情温和 完成作业 C、机灵得很 放下包袱 漂亮极了 轻声叹息 D、不折不扣 用心学习 改善生活 伟大坚强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B、《伤仲永》的作者王安石与杜甫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C、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代表作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

1

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对蒲松龄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

D、“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中的竹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5、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A、这首诗题目“春夜洛城闻笛”,题目“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B、诗的第二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C、第三句的“折柳”是指《折杨柳》笛曲,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D、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了自己闻笛的感受及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结句“何人”一词,说明爱国思乡人人皆有,爱国思乡之情是崇高的。 二、积累与运用(共15分) 6、文化常识与名落阅读。(5分)

(1)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唐朝出现了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四大家。其中“颜筋柳骨”指 _________的书多筋骨,柳公权的书多骨力。(1分)

(2)夜暮降临时分。我不得不为睡觉做打算了。大多数野兽都是在夜间觅食的,我不能 断定自己身边有没有潜藏的野兽,一旦有野兽,我真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如何?(3分) 这一段文字中的“我”是指____________,说选段中的“我?是何解决睡觉问题的?

(3)根据你的阅读积累。把下面句子补写完整

《童年》中的阿廖沙尽管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狭小天地里”。但他却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进 行着抗争:酒馆女主人无端辱骂外婆,阿廖沙就趁女主人进地窖时把她锁在地窖里;继父恶毒殴打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4分)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寻寻觅觅,凄凄惨慘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

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和张宝艳夫妻的颁奖词让人眼前一亮,其创作灵感来源于《诗经》《宋

2

司》等国学经典,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到成长所需的养分,请完成下列任务。 (1)识国学

按要求填写书名。(2分)

国学经典不仅有《诗经》(宋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荐国学

暑假即将来临,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激励同学们多读些国学经典。(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填空,(6分),

(1)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___。 (赵翼《论诗》)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3)苍苍竹林寺,____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4)《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乐天者保天下,_________________。(《梁惠王章句下》) (6)___________________,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尽心章句上》) 三、文言文阅读(共15分)

【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 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部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 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 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可限而不可 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乙】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 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合问,其奚 决焉?

(节选自清刘升《问》)

注:【奚】怎么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