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把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记为2n,那么玉米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后产生的子细
胞的染色体数目为( ),染色单体数目为( )。 a. 2n,n
b. n,4n
c. n,2n d. n,2n
2. 在果蝇中,长翅(Vg)对残翅(vg)是显性,这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又红眼(W)
对白眼(w)是显性,这基因在X染色体上。果蝇的性决定是XY型,雌蝇是XX,雄蝇是XY,问VgvgXwXw×VgvgXWY所产生的子代基因型和表型如何? a. 3红残♀ :1红长♀ :3白残♂ :1白长♂ b. 1红长♀ :1红残♀:1白长♂:1白残♂
c. 3红长♀ :1红残♀ :1白长♂ :1白残♂ d. 3红长♀ :1红残♀ :3白长:1白残♂。
3. 用 P1噬菌体进行普遍性转导,供体菌是pur+nad+pdx-,受体菌是pur-nad-pdx+。
转导后选择具有pur+的转导子,然后在100个pur+转导子中检定其它供体菌基因是否也转导过来。所得结果如下:nad+ pdx+, 1;nad+ pdx-, 24; nad- pdx+, 50 ;nad- pdx-, 25。问:pur和nad以及pur和pdx的共转导频率各是多少? a. 24%, 25% b. 24%, 50% c. 25%, 49% d. 25%,50% 4. 超显性假说认为,杂种优势来自
a. 显性基因的互补
b.双亲基因型的异质结合所引起的基因间的互作 c. 母本细胞质与父本细胞核间的互作 d. 超亲遗传
5. 植物核质互作三系杂交种利用的是下面哪种杂交的F1代杂种优势
a.不育系与恢复系 b.不育系与保持系 c.保持系与恢复系 d.恢复系与恢复系
6. 已知H(高秆)对h(矮秆)为显性,R(抗病)对r(感病)为显性。某育种家
用HHRR与hhrr杂交,在1000个F2植株中,没有发现矮秆、抗病的理想单株,也没有发现高秆、感病的单株,因此他推测株高和抗病性基因之间的关系可能是 。
a. 互补 b.不完全连锁 c.共显性 d.完全连锁 7. 关于复等位基因,下列陈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的多方向性可以导致复等位基因的产生 b.可以控制多种不同表现型的产生
c.正常二倍体中最多只可能有两个复等位基因存在
d.在孟德尔群体中复等位基因间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不符合哈德-魏伯定律 8.随着杂交世代的推移(杂种植株连续自交),杂种群体狭义遗传力的数值应该是: a. 加大 b. 不变 c. 减小 d. 下降为零
9.在一个突变过程中,一对额外的核苷酸对插入一个功能基因的DNA序列中,会发
【第 1 页 共 9 页】
生怎样的结果:
a.完全没有蛋白质产物;
b.产生的蛋白中减少一个氨基酸; c.产生的蛋白中增加一个氨基酸;
d.产生的蛋白中,插入以后的氨基酸大部分发生变化; 10.
假定有两对基因,每对各有两个等位基因,Aa和Bb,以相加效应的方式决定植株的高度。纯合子AABB高50cm,纯合子aabb高30cm,问:二者杂交后F2代中具有40厘米株高的单株比例为多少? a.1/2 b.3/4 c5/8; d 3/8 11.
在细菌的部分二倍体中,发生偶数次的交换
A.才能产生遗传的重组体和片段 B.产生遗传的重组体 C.产生线状的染色体片段 D.等于没有交换 12.
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植物群体中白化苗的频率约是9×10-4,白化基因是隐性
b.0.0582
c. 0.03 d. 0.07
的,那么该群体中表型正常但是携带有白化基因的个体比例为: a. 0.09 13.
下列现象中不受核基因调控的是:
a.草履虫中卡巴粒的稳定存在 b.锥实螺外壳的旋转方向 c. 紫茉莉的叶色遗传 d.玉米埃型条纹的产生 14.
关于纯系学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纯系学说区分了遗传的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b. 在纯系内选择是无效的
c.自花授粉植物的自交后代均为纯系 d.纯系学说是由丹麦学者贝特森所提出 15.
关于基因的概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b.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多个性状的发育 c.某些基因可以在不同染色体间移动
d.性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都是与性别决定相关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 15 分)
1. 自交是一种极端形式的近交,连续自交后代群体中 基因型频率逐渐增加, 基因型频率逐渐下降。
2. 父亲AB血型,母亲O血型,他们的子女血型不可能是________。
3. 对等位基因间为完全显隐性关系的n对独立基因杂合体,如果用隐性品种与该杂合体测交会分离________种不同表现型的后代个体。
4. 相互易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后期I的 式分离产生的配子不育, 式分离产生的配子可育。
【第 2 页 共 9 页】
5.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 和 的科学。
6. F+菌株与F-菌株接合,F-变成________。
7. 基因型方差可进一步分解为 方差、 方差和上位性方差。 8. 小麦各世代的抽穗期方差差如下:P1、P2、F1、F2、B1和B2的方差分别为11.04、10.32、5.24、40.35、17.35和34.29。假设各世代的个体所处的环境是一致的,那么F2代抽穗期的广义遗传率为 ;狭义遗传率为 。 9. 测交是F1与 亲本杂交。
10. 以F?因子为媒介,把一个细菌的基因导入另一个细菌的过程称为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等位基因 2.染色体组 3.遗传漂变 4.遗传连锁图 5.母性影响 四、判断改错题(判断以下论述的正误,认为正确的就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划“√”,错的划“×”。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粗糙链孢霉lys+×lys-杂交所得四分子中,MⅠ型90个,MⅡ型10个,所以lys+/lys-基因与其着丝点的距离为10个遗传单位。
2.一个三基因的杂合体被测交后,产生八种表现型,其中有两类比例值,每四种表现型比例一样,因此可断定这三对基因连锁。
3.倒位杂合体倒位圈内连锁基因的重组率下降,是倒位抑制了交换的发生。 4.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与性别密切相关,这类性状的遗传称为伴性遗传。
5.棉花抗某真菌病害性状的基因R为显性,感病基因为r。杂合体构成的群体进行完全随机交配,经每代完全淘汰感病植株,6代自交后,r基因的频率为 0.125。 6. “三系法”生产杂交种过程中,可以将不育系和恢复系合二为一,形成“两系法”来生产杂交种。
7. 同源四倍体AAAa产生了aa型配子,表明a基因所在染色体的两条姊妹染色单×体在细胞分裂时分到同一极。
8. 在利用单体进行隐性基因定位时,在F1代的单体中的那个成单的染色体总是来源于单体亲本。
9. 杂合体通过自交,后代群体的遗传组成迅速趋于纯合,每自交一代,杂合体所占的比例即减少一半。
10. 加性效应是不能遗传的,随着自交代数增加而减少。
五、简答题 (每题5分,共15分)
1. 人们常说的“遗传学三大定律”是哪三个定律,与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有怎样的对应关系?
【第 3 页 共 9 页】
2. 简要叙述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的区别。
3. 简要叙述群体的遗传平衡定律?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六、 分析计算题 (要求写出主要计算步骤及计算结果,每小题7分,共28分) 1. 在大麦中,带壳(N)对裸粒(n)、抗锈病(R)对感锈(r)为显性,已知这两对
基因连锁。现以带壳、抗锈病与裸粒、感锈病纯合品系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1)若两基因之间距离为α,问F2群体中裸粒、感锈病个体的比例是多少?(2)若两个基因间的距离为4,计划在F3群体中选出表型为裸粒、抗锈病的5个纯合株系,那么F2群体至少要种多少株?
2. 从某种细菌中分离出5个突变体,他们的生长都需要G化合物。通过在基本培养
基上分别添加化合物G合成的前体化合物A、B、C、D和E,确定每个突变体是否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得到以下结果:
突变体 A B C D E G 1 - - - + - + 2 - + - + - + 3 - - - - - + 4 - + + + - + 5 + + + + - + 注: +表示突变体能生长,-表示突变体不能生长 试问:
(1)ABCEDEG六种化合物在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先后次序是什么? (2)每种突变体在这一生物合成途径的哪一点发生阻断?
3. 果蝇的白眼(w)、小翅(m)、交叉硬毛(f)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三个连锁隐性
基因,其对应的野生型基因分别表现为红眼(+)、长翅(+)、直硬毛(+)。现将红眼、长翅、直硬毛纯合雌果蝇与白眼、小翅、交叉硬毛雄果蝇杂交,其F1雌蝇与再与白眼、小翅、交叉硬毛雄果蝇测交,获后代的表现型如下: 白、交、小 26.8% 红、直、长 26.8% 白、直、长 13.2% 红、交、小 13.2% 白、直、小 6.7% 红、交、长 6.7%
白、交、长 3.3% 红、直、小 3.3%
(1)写出亲本、F1和测交后代的基因型;
(2)从结果中分出未交换、单交换和双交换组; (3)计算基因间交换值,说明这三个基因顺序; (4)计算并发系数
【第 4 页 共 9 页】
4. 在我国某省汉族人群中检测了1000人对苯硫脲的尝味能力,其中有尝味者400
人(TT),味觉杂合体480人(Tt),味盲120人(tt)。试问该抽样群体中基因型频率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 平衡?各基因频率又是多少?(提示:需作?2检验) 附:? 2 表 p df 1 df 2 0.99 0.00016 0.021. 0.95 0.0039 0.103 0.50 0.46 1.386 0.10 2.71 4.605 0.05 3.84 5.991 0.02 5.54 7.824 0.01 6.64 9.210 七、思考题 (每题7分,共7分)
某学生在种植拟南芥EMS突变体时,发现了一个矮化植株。他如何设计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矮化植株是由基因突变还是由环境差异产生的?
(2)如果该矮化植株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如何设计实验分析其遗传规律。 (3)如何确定这个新发现的突变体与以前的一个矮化突变体是否由同一基因突变造成的。
【第 5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