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小麦,生长期内有雨水、河水灌溉,产量较高。 3.印度

有利的气候水文条件: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夏季的西南季风的雨水补给。夏汛洪水给河流两岸带来富含营养的沉积物。 4.中国

地形上:黄土高原边缘地区,黄土土质疏松,含矿物质多,利于土地开垦、作物种植。

气候上:年降水量在600mm~650mm之间,气温7月平均26℃、2月平均-2℃,高温与雨季结合,利于作物生长。 2、结合某一农业景观,分析其形成的地理环境原因,理解农业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比如梯田,是人们根据地理环境而建的。依水建水田。农业景观类型与地理环境要素密切相关,根据当地的日照、降雨、河流分布、干旱/湿润、平原或山区等条件因地制宜。这样能节省人力物力,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农业产出。

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以直接影响为主,有时候对农业的影响具有决定性。农业文明的发祥地大都在亚热带和暖温带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和盆地。那里有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可以利用的河水、温暖的气候充足的日照等等是农业的自然基础。

天气和气候条件:天气和气候条件是影响农作物分布与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例如,今天日常生活所需要的饮料和果品中的茶、咖啡、香蕉、橘子、荔枝等都是热带和副热带的植物,它们对寒冷与霜冻非常敏感。

第六章

1、试述工业的发展和扩散过程。

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初期发展: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中期。1、首先出现的纺织工业: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织布)。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85年,

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以棉纺织业中纺和织的连锁反应使棉纺织业普及了机器生产,“珍妮纺纱机”成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2、动力方面:1702年,纽卡门发明第一台用于煤矿抽水的原始蒸汽机。1769年,瓦特发明单动式蒸汽机,1784年发明联动式蒸汽机。蒸汽机的优点:使厂房脱离地理条件的严格限制,蒸汽机提供的动力易于控制。蒸汽机用于纺织业,促进了其发展,纺织业的发展增加了对纺织机械的需求,刺激了钢铁业的发展。3、钢铁工业:1709年,达比发明焦炭铁,其子发明水力鼓风机。1760年,斯米顿改进鼓风技术。钢铁产量大幅增加。4、采煤工业:钢铁工业的发展带动了采煤工业的兴起。煤炭在诸多领域取代了煤炭。煤炭运输导致对机械工业与运输工业的需求。5、运输业: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掀起建设运河的高潮。陆路方面1750年发现修硬质路面的办法,道路可全年通行。1812年铁路机车采用有轮边车轮的办法。1821年,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第一条铁路建成,后来逐渐掀起英国国内建设铁路的高潮。第一艘商用汽船由美国罗伯特·富尔顿建造,1833年,横越大西洋的航运开始使用汽船,海上帆船时代结束。6、机械工业:蒸汽机制造的不断革新,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7、化学工业:由纺织业最先带动,以化纤为原料的纺织厂选址常接近化工厂。8、食品工业:化工的发展又带动食品工业的发展,法国与1810年发明沸水灭菌法,1839年又发明马口铁罐头保存食物。

后来又有氯化钙、沸水灭菌。这些都都带动了食品工业的发展。

工业生产的继续发展: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工业生产出现了第二次革命。动力方面:发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运输业:汽车、飞机等的发明。通信产业:电力与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电报、电话、广播的相继发明。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的新发展:转炉和平炉等新炼钢法的相继应用、合金钢的研制,石油燃料的提炼、人工合成化学制品的出现和应用。 工业生产的扩散:

1、向欧洲大陆的扩散:在欧洲大陆首先接受英国工业生产的是比利时。德国在国家统一后加快工业化步伐,一战前夕已经是欧洲大陆第一。19世纪中期以后,工业革命才在荷兰、意大利、俄国、瑞典等主要国家开始。

2、向北美的扩散:主要是美国,其工业化稍晚于西欧,但是,其发展速度快。

3、向其他地区的扩散:直到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工业生产才扩散到东欧、日本、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二战后,工业生产又开始向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扩散。

2、简述世界上主要工业地带的分布情况。

(一)北美工业带(位于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

1.新英格兰区(最古老、中心是波士顿为美国东北的硅谷) 2.中大西洋工业区(出版业最集中的地方、中心是纽约) 3.摩霍克河谷区(廉价电力促进炼铝业发展) 4.匹兹堡—伊利湖南岸区(最古老钢铁工业区) 5.大湖西岸工业区(运输网络中心)

6.圣劳伦斯河谷—安大略工业区(以汽车装配闻名) 7.东南工业区

8.海湾工业区(位于墨西哥湾北岸,以新奥尔良、休斯顿为中心)

9.佛罗里达中部工业区

10.西海岸工业区(以洛杉矶和圣迭戈为中心) (二)欧洲工业带(主要集中于西欧)

1.英国工业区(英格兰的中部、北部以及苏格兰的南部,生产场所集中在西海岸现向东南沿海转移)

2.莱茵—鲁尔工业区(鲁尔区,鹿特丹世界最大港口,煤铁资源丰富)

3.莱茵中部工业区(欧洲第二工业区,法兰克福是地理中心)

4.意大利北部工业区(“热香蕉”地带) (三)俄罗斯与乌克兰工业带

1.中央工业区(俄罗斯首都及其附近地区)

2.伏尔加工业区(位于伏尔加河、卡马河沿岸,廉价水电供应、丰富油气田)

3.乌克兰工业区(位于顿涅茨煤田区,以钢铁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区)

4.乌拉尔工业区(世界上矿种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 5.库兹涅茨克工业区(位于西伯利亚,铁矿煤田区,工业集中于新西伯利亚城)

(四)日本工业带(出口导向,工业布局面向太平洋) 1.京滨工业区(东京及东京湾地区,鹿岛是工业最集中区) 2.阪神工业区(日本最大贸易港—大阪大阪、神户) 3.中京工业区(以名古屋港口为依托)

4.北九州工业区(原是钢铁与军火工业基地,现为综合性工业区)

(五)其他国家的工业区

1.拉美工业区(巴西东南沿海、阿根廷东部、委内瑞拉西北部、墨西哥中部)

2.亚洲工业区(四小龙、中国大陆、印度、西亚) 3.非洲工业区(埃及、尼日尼亚、肯尼亚、南非) 4.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工业区(采矿业)

3、工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有什么意义。 (一)第三产业与工业

第三产业随着第二产业的制造业而发展起来的,是为了生产活动的持续进行。第三产业的空间分布与第一二产业的空间格局有紧密联系。商业、商品交换等参与产品流通、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