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童谣在学前教育中的实践

摘要川东北民间童谣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当代儿童教育中融入地方民间童谣,培养儿童对母语、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促进儿童认知、语言、肢体动作、与人合作、人际交流的全面协调发展,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新生代。 关键词川东北;民间童谣;儿童;实践;反思民间童谣是民间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散落于民间,在儿童中广泛传唱。 一些具有时代性的民间童谣随着社会的更迭而逐渐消失,部分地方民间童谣得到及时抢救,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2007年3月,由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文化体育局申报的巴渠童谣被列为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流传至今的川东北民间童谣是儿童发展有效养分,是儿童教育活动的优秀素材。 1川东北民间童谣的特点11川东北民间童谣特性111教育性教育性是童谣所具有的普遍特性。 川东北民间童谣中有大量具有教育意义的童谣、歌谣,这些童谣教会儿童知书达理、学习生活经验、掌握技能技巧,得到审美教育、情感教育。 112游戏性玩是孩子的天性,川东北民间童谣游戏具有独特的地方特点,在童谣游戏中,既有情节、角色扮演,又有动作、竞技元素,边念唱边玩,这类游戏性的童谣能让儿童主动探索、创造,达到益智、怡情的效果。 113音乐性川东北民间童谣音韵具有鲜明的音乐性,童谣中方言语音声调类似起伏的旋律线,其语音强弱、长短、轻重有规律的交替,以及押韵、停顿等因素共同构成了音韵、节奏的美感。 114谐趣性四川人幽默、滑稽、风趣的性格特点在民间童谣中也有所体现,在川东北民间童谣

中也不乏诙谐有趣、充满童真的童谣,其中某些童谣还隐含着对自己以及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讽刺意味。 12川东北民间童谣内容分类121红色题材的童谣川东北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边界地区,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自鄂豫皖根据地战略转移到川北后,在川陕边党组织和王维舟率领的川东游击队配合下创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疆域。 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流传了许多红色题材的童谣,如《赤色儿童歌》、《我送爸爸去当兵》、《红军夸我本领高》、《打倒土豪分田庄》、《红色少年本领高》、《红小鬼》、《红军到》、《放牛娃儿多苦难》、《放羊歌》等。 122游戏类童谣德国的康德、席勒、谷鲁斯,英国的斯宾塞等哲学家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美感起源于游戏的冲动,儿童的这种无功利性的唱游活动正是天生秉性。 川东北民间游戏类童谣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孩子们游戏时的玩具就地取材并自制玩具,如骑竹马、玩沙包、跳字格、玩弹蹦、打陀螺、扇纸牌用烟盒折、弹杏仁、踢毽子、老鹰抓小鸡、翻豆腐、猴子掰包谷、过家家、跳橡皮筋等,儿童在伙伴间的嬉戏、角逐以及亲子间的唱玩过程中获得自由、愉悦和美感。 如《板板梭》、《逗虫虫》、《射星星》等。 123认知类童谣认知类童谣涉及面较广,既有安抚儿童、让儿童感受母爱温暖的摇篮曲,又有训练语言、记忆、思维、想象能力的绕口令、顶针歌、歌识字、数数歌、谜语歌、问答歌、历史题材的歌谣。 如《王婆婆》、《红萝卜,蜜蜜甜》、《张打铁,李打铁》、《推磨嘎,摇磨嘎》、《红公鸡,绿尾巴》、《怕难》、《我去学……》、《骗

人没有好下场》、《小妮上学》等。 儿童在无意识的念唱中,有意注意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达到了解历史、增进知识的目的。 13川东北民间童谣的结构形态131川东北民间童谣的词汇川东北民间童谣用词生活化、口语化,儿童易于理解和诵念,感叹词的运用增添了童谣的趣味性,对话式的词语、句子具有地方方言特色。 132川东北民间童谣的句式川东北民间童谣的句式有两种类型,其一,齐言式,分为三言、五言、七言的齐言句式,以三言句式居多;其二,杂言式,杂言式的句式有三言、五言、七言两者或三者相结合,句式自由,这种自由源自方言用语的自然习惯。 如三言、七言相结合的《巴山少年真能干》整体结构方整、字音押韵。 133川东北民间童谣的章法在篇章结构方面,川东北民间童谣有两种类型,一种开放型,一种封闭型。 如以《不晓得》的前几句你姓啥?我姓唐。 啥子糖?芝麻糖。 啥子芝?桂枝。 啥子桂?肉桂。 ……为原型,其后内容可由儿童、家长、老师根据问题回答,自由创编,使后面相邻的句子首尾蝉联,到最后无法对答时,以……,啥子铁?不晓得作为结束;封闭型的川东北民间童谣所唱内容相对固定,如《红军夸我本领高》以比兴起头,喜鹊的喜报暗示巴山人民对红军到来时的喜悦心情,儿童受到红军革命精神的感染,积极参与到红军站岗放哨的革命工作中,结束句点明主旨,起承转合四句式结构,所唱内容完整,语言质朴,形象生动。 14川东北民间童谣的表现形式川东北民间童谣文本常用比兴、顶针、反复、夸张、颠倒、虚拟的表现手法,童谣的表现形式有儿童独自吟唱的歌谣、有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