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单 元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会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2.体会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特点。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情境导入】
同学们,谁能说说我们人类的语言指的是什么?(生:语言就是人们平时说的话。)语言的功能是什么?(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告诉别人一件事情。)好!刚才大家弄清了两个问题:一是“人类的语言就是人们平时说的话”;二是“人类的语言能告诉别人一件事情,表达自己的思想”。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大自然的语言”能告诉大家什么?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弄清这些问题。
- 1 -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读课文,朗读提示及要求:
1.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理解词义。 2.思考下面的问题,了解文章的说明内容。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3.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明确:
1.重点词语:萌发、次第、翩然、孕育、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
2.(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3.
- 2 -
二、深入探究——局部顺序
1.勾画出第1段中表明时间的词语,思考对一年四季丰富物候现象的描述,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的。
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过后”“再过”“不久”“于是转入”“到了”“准备迎接”等点明时间变化的词语,说明本段是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展开描述的。
2.课文第2段所举的三个例子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的? 同桌交流,明确:
3.课文6 ~10段中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明确:
不能调整(或互换)。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的差异又次之,古今的差异排最后。另外,纬度和经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