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复习检测十七“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题

跟踪检测(十七)“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题验收达标练

一、题型对点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题。

但是对社会人来说,这却触犯了规范,社会不允许没有经过任何修炼就得到这种绝对自由。孙悟空扰乱了正常的秩序,这必定要受到惩罚。社会要么剿灭他,要么改造他。小说采取了寓意性的写法,用“如来佛的掌心”代表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个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个体人”一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再有绝对的自由自在了。

孙悟空遇到唐僧,投身西天取经的事业,这是偶然的事情吗?不完全是。小说有一个寓意性的写法——“紧箍儿”。紧箍儿是有形的东西,但却有无形的含义。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儿是怎么戴上的?是他自己戴上的。他看到藏着紧箍儿的花帽子漂亮,就自己给自己戴上了。这说明孙悟空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社会规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紧箍咒”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叫“定心真言”。只有把孙悟空的心“定”住,他才能真正地长大成人。

于是,西天取经,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西天取经赋予孙悟空的任务,就是保护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跋山涉水,不能偷懒。这是一种人生的命题,人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西天取经的八十一难,并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那些周而复始、形形色色的险阻与妖魔,....都不过是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的象征。

(选自郭英德《成人不自在》)

1.(词语含义理解题)文中加点的“如来佛的掌心”“紧箍儿”“八十一难”分别意味着什么?

答: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选文第1段中说“用‘如来佛的掌心’代表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个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可见“如来佛的掌心”指的是“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从第2段中“这说明孙悟空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社会规范”可以看出“紧箍儿”是指让孙悟空心甘情愿接受的社会规范;从第3段中“西天取经的八十一难,并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那些周而复始、形形色色的险阻与妖魔,都不过是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的象征”可以得知“八十一难”是人生路上所遇到的障碍。

参考答案:“如来佛的掌心”象征着孙悟空无法逃脱的社会规范;“紧箍儿”象征着孙悟空心甘情愿接受的社会规范;“八十一难”象征着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的障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题。

1

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在世并非为了死后的来生,对于基督教所谓此生为来世的观点,他们大惑不解,他们进而认为佛教所谓升入涅槃境界,也过于玄虚。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在中国人看来,这不仅代表片刻的诗意般的快乐心境,并且是追求人生幸福的目标。中国人就是陶醉在这样一种人生理想之中,它既不暧昧,又不玄虚,而是十分实在。我必须说,这是一种异常简单的理想,简单到非中国人老实巴交的头脑想不出来。

我们时常纳闷,西方人何以竟想不到人生的意义在于纯净平安地享受生活。中国与欧洲的不同,似乎在于西方人有更大的能力去获取和创造,享受事物的能力则较小,而中国人享受仅有一点东西的决心和能力都比较大。把精力集中在世俗的幸福,这一特性是我们缺乏宗教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

(选自林语堂《中国的人文主义》,有改动)

2(句子含意理解题)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答: 参考答案:①把精力集中在世俗的幸福,使我们不相信来世的幸福、涅槃的境界,从而导致我们缺乏宗教。

②而缺乏宗教又反过来使得我们不相信来世的幸福和涅槃的境界,从而更专注于世俗的幸福。

二、高考综合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书籍装帧艺术究竟是什么?对这个“入门级”的问题,绝大多数读者的答案是,做个好看的封皮,或给书里加些插图。

这个答案道出了20世纪50年代流行的书籍设计理念。在其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受苏联影响,将书籍设计的评选标准机械地分为封面设计、插图设计和版式设计三块。祝君波说,“中国最美的书”评选建立起关于书的“美”的一个整体标准:从视觉美,到触觉美——讲求手感,再到音乐美——在优秀书籍设计师看来,一本书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是一个连贯的乐章,阅读时要有节奏感、韵律感,图文组合就是其中的节奏。“美”是一个整体,而非孤立的封面或插图,更包括用材设计与内容的匹配,也即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吕敬人是“中国最美的书”评选13年来涌现出的优秀中国设计师代表,去年成为“世界最美的书”评委。在吕敬人看来,一本书不仅仅是平面作品,而且是流动的信息,他用“导演”来形容优秀书籍设计者,“他们必须用自己出色的整合能力,像导演拍分镜头一样突出书籍的特点”。在过去的观念中,书籍设计师是图书加工的最后一个工序的执行者,在作者、编辑完成文本后进行装帧设计,如果赋予书籍设计师“导演”的身份,那就意味着设计师要与作者、编辑共同叙述文本,进行故事演绎。

2020年“中国最美的书”获奖者、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丁蕾设计的《再会

2

邮简》一书的设计过程就十分有代表性。邮简是可折叠的信纸,是介于明信片和信件之间的一种邮政用品。丁蕾说:“在深入了解文本并接触了书中大量孙中山像特制邮简后,我和作者及出版人反复沟通,最后设计出来的封面看起来就是一张邮简。”去年“最美的书”获奖图书之一、90岁作者饶平如悼念亡妻而创作的《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的装帧设计也十分“有故事”。饶平如与妻子的心愿是回到结婚的酒店再办一次典礼,终究因为妻子的逝去而未能如愿。设计师巧妙地把书设计成了婚礼喜帖的样子,书脊上的神来之笔,则像是挂着新郎新娘胸前的胸花,红底烫金大字写着他俩的名字。书籍设计师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对作者遗憾的补偿。“有时候,书籍设计是那么的简单,这些看似平凡无奇的组合,也不会造成昂贵的定价,却能让如此多的读者愿意亲近它。”吕敬人说。

“书的设计就是要赏心悦目地传递书卷文化艺术”,在“最美的书”评委看来,电子书时代的到来恰恰是书卷艺术的一个机会,“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翻动书籍,世界若还是物质的世界,纸质书就不会消失。如何让大众更愿意亲近纸质书,领会纸质书区别于电子载体的魅力,书籍设计师的责任重大。”

(选自《“中国最美的书”因何而美》, 2020年11月16日《解放日报》)

3.下列对文中“书籍设计”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读者来说,书籍设计就是设计者给书籍做个好看的封皮,或给书里加些插图。 B.20世纪50年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受苏联影响,将书籍设计机械地分为封面设计、插图设计和版式设计三块。

C.在书籍设计师看来,一本书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是一个连贯的乐章,阅读时要有节奏感、韵律感,图文组合就是其中的节奏。

D.优秀的书籍设计需要设计师更出色的整合能力,改变过去观念里书籍设计只是图书加工的最后一个工序,只是在作者、编辑完成文本后进行的装帧设计的认知。

解析:选D A项,“对于读者来说”错,应该是对于绝大多数读者来说;B项,偷换概念,“书籍设计”错,应为“书籍设计的评选标准”;C项,“在书籍设计师看来”扩大范围,应为“在优秀书籍设计师看来”。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祝君波说,“中国最美的书”评选建立起关于书的“美”的标准,即视觉美、触觉美、音乐美。他认为这“三美”应该是一个整体,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B.在“世界最美的书”评委吕敬人看来,一本书中包含着流动的信息,书籍设计师要与作者、编辑共同叙述文本,进行故事演绎,这样设计的价值才可能体现。

C.《再会邮简》一书的封面设计看起来就是一张邮简,《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的装帧设计师巧妙地把书设计成了婚礼喜帖的样子。两书获得“最美的书”的原因就是这样简单的设计。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