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八下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word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7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古代埃及金字塔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了解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了解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2、过程与方法:

①阅读课文,检索有效信息,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说明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都是奴隶主贵族剥削压迫人民的历史见证。

②利用课件和地球仪找出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中国的地理位置,了解这些地区

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它们与亚非文明的内在联系,培养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 积极收集有关金字塔、佛教的图片、资料,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增强团队意识和每位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感受人类文明的伟大,认识统治阶级对奴隶的残酷奴役和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体会高超的建筑技术以及奴隶们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通过分析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印度种姓制度,使学生认识其体现的阶级本质。 通过了解佛教的产生及教义,体会古代印度的哲学思想反映的社会现实。 体验远古文明蕴含着的人文精神对今天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

重点:亚非文明的突出成就,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都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种姓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 难点:佛教是如何在种姓的印度社会兴起,学生理解有难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吗?

这些国家都曾给我们的地球留下一段辉煌文明的痕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对文明古国的探索之旅。

学习新课:

一、走进文明古国

1、 多媒体展示自学提纲,学生对照提纲自主学习,同桌可合作解决问题,在课本上完成标

注。 自学提纲:

(1) 人类最早的文明曙光都出现在___、___的大河流域。古埃及文明诞生于__

__流域,古巴比伦文明产生于____河、____河,古印度文明诞生在_____。

(2) 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____,古巴比伦王国的____是世界上第

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3) ___、___、___和___构成了古代印度的____制度。公元前6世纪,

在____出现了佛教,其创始人______原是释迦部落的一位王子,佛教后来成为_____的宗教,主要分布于____地区,在____时传入中国。

2、 点名回答,师生共同完成自学提纲。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用多媒体展示答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结构。

河 流 域大→ 古代埃及(公元前3100年统一) → 神奇的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 的世界第一部体系完备法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894年建立) → → → 公元前6世纪乔达文典 摩·悉达多创立佛教 种姓的国度 明二、体验探究 古代印度 曙1、走进金字塔 光多媒体展示,利用《历史学习手册》八下P55活动探究题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金字塔,明白金字塔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认识古埃及。体会古代人民高超的建筑技术以及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2、我看《汉谟拉比法典》 投影《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投影教材P93材料阅读《汉谟拉比法典》内容节选 问:法典内容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状况?维护谁的利益? 你是怎样看《汉谟拉比法典》的? 设计意图:了解《汉谟拉比法典》,增强学生对古巴比伦的认识,体会和理解法典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3、探究“种姓”的国度

分角色表演:婆罗门教与佛教 旁白: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

婆罗门祭司:啊,万能的创造之神梵天,你才是真实的存在和万物的最高主宰,你创造了我们高贵的婆罗门种姓,让我们以自己的智慧掌管人间,解释经典,支配刹帝利的统治,使他们有效地管辖忙碌的吠舍和低贱的首陀罗,指引他们按神的旨意摆脱来世的磨难。

刹帝利:这可恶的婆罗门祭司,我们刹帝利南征北战,历尽艰辛,开疆拓土,他们却坐享其成,还一天到晚唠唠叨叨,自命高贵。

吠舍商人:谁说不是呢?我们长途贩运,使得国家物品云集,财富日增,可他们四体不勤,成天捧着经典享清福,反而高高在上,真是不公平。

贫穷的吠舍和首陀罗:天哪,这黑暗的世界何日是个尽头!我们成天忙碌,辛勤劳动却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不是刹帝利的鞭打,就是婆罗门的训斥,供养着他们却被他们压榨得一无所有,难道我们真的是前世作孽,永世不得解脱吗?

乔达摩悉达多:唉!我虽贵为王子,却总也感觉不到幸福的存在,那空洞的婆罗门说教叫人生厌,他们执掌教权,却对众生的苦难视而不见。可怜的人们啊,苦海无边,何处是岸?有生老病死无穷的苦痛,活着究竟有何意义?不行,我得超脱这污浊的世界,寻求人生的真谛。

旁白:悉达多王子离家出走,云游四海,寻求人生解脱之路

乔达摩悉达多:哦,我终于顿悟了,人生之所以有苦痛,是因为自己的欲念,有欲望必有行动,其后果必然是造业,由此难逃轮回之苦。只有消灭欲望才能根绝苦因,摆脱苦果,才能达到不生不灭,圆满寂静,永远超脱因果轮回的境界。

旁白:乔达摩悉达多继续云游天下,宣讲教义,信徒众多,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 学生观看的同时思考问题:

(1)种姓制度是什么样的制度?

这种制度人为的制造了极不平等的社会等级,会带来什么后果? (2)佛教有什么主张?佛教的教义有那些进步意义?有那些局限性? (3)如果你是古印度的统治者,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佛教?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对古印度的了解,培养学生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思维拓展、情感升华

1、(投影地图)根据地图将四大文明古国填到相应的位置。 观察它们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共同之处?还有哪些共同之处?

你能说出它们的文明影响至今的实例吗?(如佛教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2、《汉谟拉比法典》对社会秩序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对我们今天建立法治社会有什么启示?

课堂小结:学习了这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做为古代人类文明代表的四大文明都是在大河流域产生的。可以说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和水是分不开的。可是今天的地球却到处是“黑龙江”,水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那么我们应该怎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呢?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