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运动的世界 ▲知识网络 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 动与静-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 描述方法:选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测量单位 工具:刻度尺 长度测量 使用方法 特殊测量方法 时间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运动的世界 快与慢 误差: 生活中比较快与慢的方法 同时间比路程 同路程比时间 定义 物理学中比较快与慢的方法-速度 单位 公式 机械运动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探究实验环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依据:变速直线运动公式v?s t测量器材:刻度尺、停表、标识物 探究实例:小车在斜坡上下滑 ▲课改热点 中考重点考查本节的有关内容有: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主要考查参照物的选取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多以填空或选择题出现,试题难度为容易和中等难度,长度的测量,主要考查刻度尺的使用及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速度公式的应用,常在选择及填空中出现。近两年来,实验区已将考查的侧重点转移到速度变化的探究题中,让同学们经历探究过程,学会通过实验收集信息,客观评价结果。如果平时只是在黑板上或纸上“做实验”,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将会感到很困难,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真实的实验操作经历.。另外,为了提高我们的能力,正确使用测量工具,会进行估测也是实验区考查的方向。这两类试题在近两年的各地物理中考试卷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探究复习新思路 ▲考点串讲/$讲解要精要,不可细讲,不可‘照搬’教材内容。(因为丛书的篇幅有限,且初三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时间是有限的!),请编委注意修改本部分内容。$/ 1、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为什么树上熟透了的苹果会往下落,而天上的月亮既不落向地球,也不向外空飞去?什么原因使蝙蝠成为黑暗中的飞翔能手?企鹅为什么能在南极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②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现象扑朔迷离、千姿百态,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则呈现出另一些神奇。如:筷子放入水中,似乎被水“折”断了;为何上下拉动,拉链便要闭合或开启?圆珠笔油是如何从笔管流到笔尖的?建筑工地上的大型挖掘机是如何产生这么大的力的? (2)①文明中的科学思索:从古人的文字和图画中便可看出他们的一些科学思索:从甲骨文“”(古代打击乐器) 的结构可知,古人很早便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到东巴文“晒干”已含有太阳光致使大地水分蒸发的科学思索。②物理学的进步之阶:在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不少前辈作出了卓越贡献:著名天文学家、自然科学家先驱哥白尼,用日心说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地心说,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伽利略、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及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受因斯坦等等。物理学改变了人类自然的认识,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也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文明和精湛的文化。物理学为现代科技奠定了基础,它的发展使人类实现了多年的梦想,从人造卫星到宇宙飞船,从深海潜艇到磁悬浮列车等无不是建立在物理学原理的基础上的。 (3)①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②科学探究―――其乐无穷:科学探究的方法不仅对科学家十分有用,而且对我们每一个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是有用的。一般进行科学探究过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试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4)学习物理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验、乐于探究;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2、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即运动是绝对的。 (2)运动的描述: ①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即物理学中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改变,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 ②参照物:我们在描述物体位置是否改变时,总是有意无意地相对于其他物体而言,这个事先被选定做为标准的物体,在物理学中称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某一物体(参照物)而言,在研究机械运动时,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做机械运动情况的描述就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参照物的选择 ①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其是静止的。 ②不能将所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 ③为了方便的研究机械运动,物理学中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测量单位 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为秒(s)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 时间单位还有时(h)、分(min)、秒(s)、毫秒(ms)、微秒(?s)。其中:m、dm、cm、mm顺次为十进位;m、mm、?m、nm顺次为千进位;h、min、s顺次为六十进位;s、ms、?s顺次为千进位。 (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测量长度最常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在使用前,应了解:零刻度线是否磨损、量程、分度值(即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3)使用过程中正确使用刻度尺,应做到:选对、放对、看对、读对、记对。 ①“选对”根据测量对象合理选择不同精确程度的刻度尺。 ②“放对”指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不能歪斜;刻度尺较厚时,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零刻度线磨损的,以某一刻度线为零点,读数时要注意减去“零点”前的数字。 ③“看对”是指读数时,视线要正对于刻度尺,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 ④“读对”是指在读数时,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估计值)。 ⑤“记对”指除了正确无误地记下所读的数字外,还要注上单位,只写数字未标明单位的记录是无意义的。 (3)误差 ①物体的真实长度叫真实值,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②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可以避免,而误差是由于测量工具本身的精密程度、测量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加上测量者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③可以通过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我们实验室做实验采用的主要办法。 (4)时间的测量:用机械式停表或电子秒表测量,有时也用节拍器测量时间。 (5)特殊的测量方法:积累法、以直代曲法、化曲为直法、滚轮法、等量代替法、位移法等。 4、快与慢 (1)速度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的长短;若两者都不相等,则比较速度。 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称为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v?s t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在交通运输中常用Km/ h。 换算关系:1m/s=3.6Km/ h (2)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①物体所做的直线运动分为两类: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②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其速度是不变的,无论用多长时间(多少路程)计算出的速度都相同;而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其速度是变化的,通过速度公式求出速度跟所取的时间长短及路程远近有关。 5、速度的变化 ①对于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分的段数越多,所测得的速度越接近于真实。我们通过这种方法只能粗略地描述其运动快慢变化,即大体上知道了它运动的快慢。但不能精确地知道它的运动情况,即不知它何时加速,何时减速,何时中途停留。②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在不要求很精确,只作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v?s求它的速度,不过t这时求出的速度v,表示的是物体在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应该叫平均速度。 ③我们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出它在某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