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专科护理常规.doc

5.病情观察

(1)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体温、R、SP02、BP等。

(2)如有异常如面色青灰或苍白,神情萎靡、嗜睡、烦躁不安、尖叫,疑有脑水肿或颅内出血时等,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6.备好抢救药品,遵医嘱配合医生作好新生儿抢救。

第七节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病情重,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临床表现不典型,多以不吃不哭、体重不增或下降、贫血、黄疸、发热或体温不升为常见症状。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仔细检查全身,寻找感染灶,留取培养标本,并处理病灶。

3.营养管理供给足够的热能和水份。不能吸吮者遵医嘱采用鼻饲喂养或静脉补充。

4.体温波动大应特别注意保暖及降温。高热者按发热护理常规护理。 5.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体温、呼吸、脉搏、面色、神志、皮肤颜色及有无出血倾向等:

(2)长期用抗生素治疗的患儿,应观察有无鹅口疮、皮疹等药物副作用,并通知医生及时

处理。

6.备好抢救药品,遵医嘱配合医生作好新生儿抢救。

第八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新生儿出生时由于血管壁脆弱,凝血功能尚未完善,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功能低下,在产伤或缺氧窒息时可引起颅内出血。临床上以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相继出现为特征,死亡率高。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取头高侧卧位。

3.减少刺激 保持环境安静,一切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操作时动作轻柔。

4.营养管理

(1)病情严重者可酌情延迟开奶时间。 (2)喂奶时切忌抱喂,以免推动头部。

(3)喂养过程中有严重呕吐者应通知医生,心要时给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或水份。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现紫绀时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体温不升时可用热水袋或入暖箱

保暖。 6.观察病情

(1)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呼吸、SP02、BP等。

(2)观察患儿体温、面色、神志、前囟张力、瞳孔以及有无脑性尖叫、喷射性呕吐、惊厥

等表现,如有异常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7.病情严重者应备齐抢救用物并作好输新鲜血或血浆准备。

第九节 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常见病之一,以早产儿发病率高。本病多发生于寒冷的季节。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哭、不吃、体温不升、皮下脂肪变硬。以下肢外侧、臀部、面颊、肩部、胸腹部为序而发生,严重者波及全身,呈板状,可致肺出血而死亡。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复温及体温管理

(1)若肛温>30℃,将患儿置于已预热至中性温度的暖箱中,一般在6-12小时内恢复正常体

温。

(2)当肛温<30℃,一般应将患儿置于箱温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进行外加热,每小时提

高箱温l~1.5℃,箱温不超过34℃,在 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然后根据患儿体温调节暖箱温度。

(3)体温异常者每2小时测体温一次,体温正常三天后改为一天测4次。观察箱内温湿度,

使其适合需求。检查、治疗、护理应集中在箱内进行,避免暴露过久。

3.营养管理供给充足的热量,以增加和维持新陈代谢的需要,不能经口进食者遵医嘱鼻饲

或静脉营养,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末梢循环不良者尤其注意观察输液部位皮肤情况。 4.体位每次更换尿布时更换卧位,以免受压过久,影响局部血液循环。

5.病情观察密切观察T、P、R、SPO2、皮肤颜色、硬肿变化及有无DIC的早期表现。

6.备好抢救药物和设备。

7.用肝素治疗者,准确计算药物剂量。

8.预防感染 做好消毒隔离、加强皮肤护理、尽量减少肌肉注射,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

染。

第十节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

黄疸时胆红素在体内聚集引起的皮肤及巩膜黄染现象,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1、 2、 3、 4、 5、

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给予蓝光治疗,治疗同时保护患儿眼睛及外生殖器。 及时纠正窒息,严重感染、酸中毒及低血糖等症状。 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T、P、R、BP,皮肤颜色改变等. 掌握换血指征,做好换血准备。

第十一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简称RDS,又称肺透明膜病,多见于早产儿。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大多数患儿在生后1小时,即出现呼吸窘迫、鼻煽、三凹征、呼气性呻吟和发绀,甚至出现呼吸循环衰竭。

1.保持环境安静,加强保暖,减少氧耗量。

2.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呼吸方式、节律、有无三凹征及心率、肤色、四肢肌张力、呻吟等,病情有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做好病情记录。 3.遵医嘱决定给氧方式和氧流量,监测氧浓度。 4.保持呼吸道通畅,侧卧位或者头高侧卧位。 5.保证营养,遵医嘱给予营养。 【出院指导】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 2.保持皮肤清洁。

3.耐心喂养,逐渐增加奶量,鼓励母乳喂养。 4.根据医嘱补充维生素和铁剂。

5.定期随访,曾用氧者,在生后4周内或胎龄32周到眼科进行眼底检查。

第十二节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婴血型不合,母亲的血型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引起胎儿或新生儿发生同族免疫反应而引起的溶血。

1. 观察黄疸消退情况,有无拒食、嗜睡、及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 2. 观察面色、呼吸、心率、尿量、肝脏大小情况,判断有无心衰。

3. 及时准确执行医嘱,给予血浆、蛋白和肝酶诱导剂,白蛋白稀释至5%静脉输注,输注4

小时。有心衰表现时应遵医嘱给予利尿剂和洋地黄类药,并观察反应,防止中毒。输液应注意输液速度。保持安静,各项操作尽量集中进行。

4. 做好光疗和换血疗法的准备工作和护理工作。光疗时做好眼部护理和皮肤护理,换血时严

格无菌操作。

5. 与感染患儿分开,预防交叉感染,保持臀部及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出院指导】

1. 用药:出院时黄疸轻,日龄已大,可不必再服退黄药。出院时黄疸明显,可能需要服药3~

6天。强调铁剂的应用。

2. 复查:怀疑有胆红素脑病或已确诊的患儿应加强神经系统方面的随访。新生儿溶血病的小

儿,一般生后2~3月内没1~2周复查一次血红蛋白,若血红蛋白将至8g以下,应输血纠正贫血。

3. 喂养:提倡母乳喂养。

4. 促进孩子康复的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阳光充足。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受寒和饥饿。 5. 母再次妊娠,须做好产前监测与处理。

第十三节 新生儿肠梗阻护理常规

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新生儿如发生呕吐及腹胀,无胎便排出,哭闹不安或嗜睡,需考虑有无肠梗阻,

1. 禁食:减少食物对肠道的刺激。

2. 胃肠减压:妥善固定胃管,防止脱落、扭曲、受压,将患儿双手适当束缚;观察胃管引流

液的颜色、性状、量并记录。若患儿呕吐、引流量减少,说明有堵管现象,用5ml无菌注射器抽吸,调节胃管的深浅度,如病儿腹不胀,减压液正常,排便是梗阻缓解的表现,可按医嘱进食。

2.营养支持:遵医嘱给于静脉营养支持

第十四节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以腹胀,呕吐及便血为主要表现,病理以小肠、结肠广泛或局限性坏死为特点,多见于早产儿,尤其出生体重低于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病多在出生2周之内。

l、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采取半卧位。

3、遵医嘱禁食:腹胀伴呕吐者给予胃肠减压,负压应保持在40mmHg,保持引流管通物,注意观察引流物的性状、颜色、量、腹胀重者必要时加肛管排气,每天更换消毒引流瓶,每周更换胃管二次。

4、在禁食,胃肠减压阶段,遵医嘱静脉补液,输血浆或输血等肠道外营养,保证热卡供给,注意输液及输血速度,观察有无输液反应,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5、密切观察病情的进展:

(1)一般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精神状态、四肢温度、皮肤弹性、眼、前囱是否凹陷,有无脱水及酸中毒征象,黄疸情况。

(2)密切观察腹胀情况:注意有无肠穿孔、腹膜炎、休克等临床表现和体征,有呕吐者应注意呕吐物的次数、颜色、性状及量,同时应注意大便次数、量及性状(有无粘液及脓血)有异常时及时通知医生,并留取标本。

6、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以防发生鹅口疮,有禁食时,应每天用0.9%氯化钠清洗口腔粘膜,有鹅口疮者应先给0.9%氯化钠清洗后再涂以制霉菌素液,有溃疡者可局部涂药,口唇干裂者可涂以石蜡油或甘油。

7、加强皮肤护理:保持耳后、颈部、腋下、胸腹沟、臀部等皮肤皱折处清洁,干燥、便后应及时更换尿布裤,呕吐后及时更换衣服,病情许可时应每日沐浴一次。

8、停禁食者,根据病情需要应先试喂5%糖水数次,无呕吐及腹胀再喂少量稀释的乳汁,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