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病情观察
(1)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体温、R、SP02、BP等。
(2)如有异常如面色青灰或苍白,神情萎靡、嗜睡、烦躁不安、尖叫,疑有脑水肿或颅内出血时等,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6.备好抢救药品,遵医嘱配合医生作好新生儿抢救。
第七节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病情重,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临床表现不典型,多以不吃不哭、体重不增或下降、贫血、黄疸、发热或体温不升为常见症状。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仔细检查全身,寻找感染灶,留取培养标本,并处理病灶。
3.营养管理供给足够的热能和水份。不能吸吮者遵医嘱采用鼻饲喂养或静脉补充。
4.体温波动大应特别注意保暖及降温。高热者按发热护理常规护理。 5.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体温、呼吸、脉搏、面色、神志、皮肤颜色及有无出血倾向等:
(2)长期用抗生素治疗的患儿,应观察有无鹅口疮、皮疹等药物副作用,并通知医生及时
处理。
6.备好抢救药品,遵医嘱配合医生作好新生儿抢救。
第八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新生儿出生时由于血管壁脆弱,凝血功能尚未完善,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功能低下,在产伤或缺氧窒息时可引起颅内出血。临床上以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相继出现为特征,死亡率高。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取头高侧卧位。
3.减少刺激 保持环境安静,一切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操作时动作轻柔。
4.营养管理
(1)病情严重者可酌情延迟开奶时间。 (2)喂奶时切忌抱喂,以免推动头部。
(3)喂养过程中有严重呕吐者应通知医生,心要时给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或水份。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现紫绀时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体温不升时可用热水袋或入暖箱
保暖。 6.观察病情
(1)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呼吸、SP02、BP等。
(2)观察患儿体温、面色、神志、前囟张力、瞳孔以及有无脑性尖叫、喷射性呕吐、惊厥
等表现,如有异常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7.病情严重者应备齐抢救用物并作好输新鲜血或血浆准备。
第九节 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常见病之一,以早产儿发病率高。本病多发生于寒冷的季节。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哭、不吃、体温不升、皮下脂肪变硬。以下肢外侧、臀部、面颊、肩部、胸腹部为序而发生,严重者波及全身,呈板状,可致肺出血而死亡。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复温及体温管理
(1)若肛温>30℃,将患儿置于已预热至中性温度的暖箱中,一般在6-12小时内恢复正常体
温。
(2)当肛温<30℃,一般应将患儿置于箱温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进行外加热,每小时提
高箱温l~1.5℃,箱温不超过34℃,在 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然后根据患儿体温调节暖箱温度。
(3)体温异常者每2小时测体温一次,体温正常三天后改为一天测4次。观察箱内温湿度,
使其适合需求。检查、治疗、护理应集中在箱内进行,避免暴露过久。
3.营养管理供给充足的热量,以增加和维持新陈代谢的需要,不能经口进食者遵医嘱鼻饲
或静脉营养,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末梢循环不良者尤其注意观察输液部位皮肤情况。 4.体位每次更换尿布时更换卧位,以免受压过久,影响局部血液循环。
5.病情观察密切观察T、P、R、SPO2、皮肤颜色、硬肿变化及有无DIC的早期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