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管理】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doc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目的:以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方面遇到的问题为背景,帮助大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和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为科学而正确地解决人生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教学重点、难点:1、对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关系的理解;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3、关于“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及“人性自私”的分析;4、如何理解人生环境;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案例 教学时数:6

教学导入:斯芬克斯之谜的深刻内涵

传说在古希腊有一个狮身人面的女妖斯芬克斯倾盆大雨在忒拜城外通向城内的山路口,用谜语向过路的人发问:什么东西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傍晚三条腿走路。没有猜中的,斯芬克斯就会立即把他吃掉,当一个叫俄浦锹狄斯的青年人回答是“人”之后,斯芬克斯便坠崖而亡。古希腊寓言故事蕴涵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提高学生,教师引导归纳得出结论:一个人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把握人的本质,才能真正把握自身的命运。)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对于同学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至关重要。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问题思考:什么是人生?人为什么会有人生观?

人的生命过程与其他动物的生命过程不同,人生不仅仅是一个自然过程,还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唯物辩证地看待人生,人生不仅具有主观能动性,还必然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人生就是人们能动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过程。正因为人生的过程不是

完全自由的,又不是完全被动的,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才决定了人生观的存在和发展。人生观只有人的生活才需要,也只有人的生活才会产生。

一个人成就什么样的人生,除了客观历史条件和机遇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人们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决于人们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的、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人生、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1.世界观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2.人生观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所涉及的三个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人应怎样活着? (1)人生目的。人生目的就是回答和解决“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用小平同志的话来说就是人活着“为谁服务”的问题。人类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其目的性。人们的每一个活动都有目的。不同的目的制约着人们不同的行动。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工作者首先要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有的人写文章专门发牢骚,专门写我们的不良现象,丑恶现象,写社会的阴暗面,其目的显然为敌人服务;号召文艺工作者要确立“为群众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目的,歌颂好的方面,调动人们的抗日热情,激发人们的斗志。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即表示要“为人类福利而劳动”,毛泽东青少年时期便立志“以天下为己任”,周恩来在南开读书时就提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充分表现了革命领袖很早就形成了明确和正确的人生目的。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内容。只有紧紧抓住为什么人这个根本问题,只有正确解决了这个问题,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也就有了正确的前提。

(2)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就是要回答和解决“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的问题。人活着的意义体现在哪里。如,有的人追求权力,相信官做得越大,自己的人生就越有意义;有的人追求金钱,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赚的钱越多,自己的人生就越幸福;也有的人追求贡献,相信承担社会责任是最大的快乐,自己能为社会做更多的事情,自己就越幸福。江泽民一再强调:“如果只是为自己、为家庭而活着,那个意义是很有限的。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的利益,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才是闪光的人生。”

(3)人生态度。人生态度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是“人怎样活着”。人生态度有多种多样,有的人消极悲观,“今朝有酒今朝醉”;有的甘居平庸,“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有的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人生态度体现着人独有主观能动性。

结论:人生观是人生目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的统一。

人生观主要由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方面所构成,三者相互区别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生目的是人生实践中的根本问题,从而也构成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是生活实践的根本指向,决定了以怎样的方式对待生活,也决定了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取向。

问题探索:人的本质是什么?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领悟人生真谛,首先要对“人是什么”或“人的本质是什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既是一

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在中外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为科学揭示人的本质提供了大量的思想资料。到了19世纪中叶,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类社会历史本质之谜。他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而使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每一个人从他来到人世的那天起,就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道德关系等。正是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人们正是在这种客观的、现实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成为具有个性特征的自我。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逐渐地认识和领悟人生。到了一定年龄,无论自觉与否,都会形成与自己的生活阅历、实际体验密切相关的关于人生的根本观念、价值判断和前后一贯的生活态度,这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的体现。

3.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决定着人们实践生活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就是说,人生观和世界观紧密相联。

(1)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如果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缺乏正确认识,就一定会得出错误的人生观。比如,当我们夸大了物质决定作用的时候,在生活中就会不自觉地滑向宿命论,认同“命里有来终须有,命里无来莫强求”,选择一种消极的生活,最终虚度人生。

(2)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一个人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往往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即使曾经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但在人生实践中如果经不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人生观的侵蚀,放弃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那么正确的世界观也必然丧失。

由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联系说明,仅仅是学习了人生观的相关内容还不够,同学们还要在《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中掌握深邃的哲理。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案例思考:一位记者到我国的贫困山区采访,碰到一个放牛娃,就问他:“你每天放牛是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