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识源专版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课辛亥革命(第2课时)练习人民版必修1

第2课 辛亥革命(第2课时)

1.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A.正好相反 B.完全相同 C.部分相似 D.三者同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材料信息体现了日本近代化的顺序是:先变革人心,即思想,然后改变政治,最后是物质,即器物层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顺序正好与日本相反。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中国近代化·近代化的历程 2.辛亥革命与新中国的成立被称为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两次历史巨变。这两次巨变共同见证了中国

A.社会性质的改变 B.君主专制的结束 C.中华民族的独立 D.现代化历程的进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比较类选择题,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也没有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所以A、C项都不正确;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新中国的成立是在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以后,所以B项不正确。所以答案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两次历史巨变

3.孙中山去世后,被安葬在南京中山陵,墓前是一块无字碑,原因是孙中山功高盖世,非文字可以表达。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历史功绩有( ) ① 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 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③ 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 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了孙中山的伟大历史功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均符合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历史贡献的史实,所以答案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功绩 4.著名实业家在《张季子九录﹒文录》认为,“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他之所以肯定辛亥革命,是因为( )

A.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

B.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C.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

D.辛亥革命使中国真正走上了民主共和的道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考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材料信息“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体现了辛亥革命结束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的的伟大功绩。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其余选项均不符合题目信息。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功绩

5.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 ①辛亥革命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②民族工商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③日本侵略使中国民族意识高涨 ④新文化运动冲击传统思想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20世纪第二个十年”。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当时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①说法排除,②③④说法正确,B项说法正确,本题答案为B。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 6.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C.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材料主要表明民国时期革命并未带来和平与秩序,而是失序与混乱。这说明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旧制度,但建立预期的和平与秩序的新制度更难。所以答案选择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 7.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 ) 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 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答案】C

2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信息,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辛亥革命相关内容——对辛亥革命不彻底性的认识。根据关键信息“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等,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明显不符合题意;B项“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材料无从体现,具有片面性;D项表述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材料内容无关。进一步可知,C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对辛亥革命不彻底性的认识

8.历史教学中运用逻辑图能帮助学生简化历史信息,直观有效地认识历史事件背后的因果联系。下图是一幅有关辛亥革命的逻辑关系图。依次填入序号中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袁世凯、立宪派旧官僚、帝国主义列强、革命党人 B.袁世凯、帝国主义列强、革命党人、立宪派旧官僚 C.革命党人、袁世凯、帝国主义列强、立宪派旧官僚 D.革命党人、帝国主义列强、袁世凯、立宪派旧官僚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解读图片,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文字及图片信息,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进程相关状况。据此,根据图片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而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进程相关状况

9.辛亥革命既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也是史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阅读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光绪二十八年三月十四日(1902年4月21日),谕令设立督办政务处,作为筹办“新政”的机关……陆续实行了一些新政,诸如废科举、兴学校、派遣留学生、鼓励农工商业、编练新军、调整一些政府机构等。但是,在资产阶级领导的人民革命迅猛发展的形势下,点滴的改良已经无济于事。 ——白寿彝《中国通史》

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涨,同时经济新政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物欲,促进了兴办实业的浪潮。但清政府在铸币、路权上的新政举措却使地方相关群体十分不满……辛亥革命要在全国取得成功,单靠孙中山深刻的革命思想和他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起义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大背景的配合,而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