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界观,这个假说被称为( )。

A.语言决定论 B.历史特殊论 C.结构功能论 D.古典进化论

三、判断题

1. 文化借用是指某种文化因素或文化结构从一个社会向另一个社会或多个社

会的转移和互动。文化成长、变化、发展的主要过程都与文化的转借相关联,然而传播论者也并不否认所有重要的发明都是在每个文化中独立完成的。 2. 德国的传播论原理认为,较高的文明可以通过转借、移民、征服等等将其文

化特质传播到世界各地。

3. 在传播论者眼中,传播的过程(文化转借)有赖于“历史的偶然性”,但也是不

可逆转的进步法则所决定的。

四、名词解释

1.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2. 语言、言语 3. 语境 4. 认知 5. 话语分析

五、简答与问答

1. 如何看待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你怎样评价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2. 结构人类学从语言学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3. 如何理解语言与文化、语言与认知的关系? 4. 什么是话语分析,怎样进行话语分析? 5. 举例说明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

第四章 人类的适应和延续(3课时)

一、填空题

1. 20世纪20年代,马林诺斯基开始注意到了原始的交换形式 。 2. 作为实质论重要代表的波拉尼提出了人类社会中 、 和

市场三种不同的交换模式。

3. 指各个人类群体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所采取的整套的谋生手

段。

二、判断题

1. 工具是人的智慧的产物,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正如现代工具制约着

资本主义社会一样,蒙昧人的工具也制约着他们的社会。” 2. 社会形态的分析与绝对历史年代的断定切不可混为一谈。

3. 作为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发展水平的指示器和测量器的生产工具,在一定

的生态环境的制约下也会失灵。

三、名词解释

1. 前经济状态 2. 经济文化类型 3. 生计方式 4. 历史民族区 5. 夸富宴 6. 库拉交易 7. 形式论、实质论 8. 互惠交换

四、简答与问答

1. 举例说明农牧地区交界处的社会文化变迁情况 2. 举例说明环境与生计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3. 简单陈述人类社会中物资分配的三种基本的交换模式 4. 如何评价经济人类学中的形式论与实质论之争。

第五章 人格发展与人类的成长(3课时)

一、填空题

1. 是由于生物性别差异而获得的社会地位和身分,是与性别有关

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

2. 就是指年轻一代与年长一代在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对立和冲突。

3. 二战及战后一段时期的研究活动中,国民性研究形成了以下三种研究取

向: 、 、跨国比较研究。

二、选择题

1. 首先提出了人格的文化决定论思想的学者是( )。

A.博厄斯 B.库利 C.马克思 D.弗洛伊德

2. 存在于一切传统社会中,其特点是晚辈主要通过长辈获得社会规范及生存技

术是( )。

A.前喻文化 B.并喻文化 C.后喻文化 D.比喻文化

三、名词解释

1. 人格、人性

2. 集体意识 3. 基本人格 4. 反社会人格 5. 世界观、价值观 6. 濡化、涵化、社会化 7. 代沟

8. 后喻文化、并喻文化、前喻文化 9. 国民性

10. 全球化、本土化 11. 文化输入、文化输出 12. 自我

13. 文化适应、文化中断

四、简答与问答

1. 试述文化人类学对社会心理学的学术贡献 2. 试评玛格丽特·米德的人类学研究 3. 谈谈你对人性与人格的研究的理解

4. 描述一个“文化适应”的例子,同时加以个人的分析 5. 谈谈你对《菊与刀》及日本国民性的认识。 6. 如何面对强势文化输出?可以获得积极的回应。 7. 谈谈对全球化和本土化的理解。

第六章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3课时)

一、填空题

1. 是社会中保障家庭和亲属群体代代延续的主要基础。 2. 就是禁止亲属之间发生性关系的文化准则。

3. 是一个群体赖以延续的基础,它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4. 是排除了杂乱的性交状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文化制度。 5. 所谓 ,实际上是一群根据某种继嗣规则限定的、具有共同祖先的血

亲。

6. 中国汉族传统的大家族和宗族都属 继嗣群。

7. 婚后居住方式包括 、 、 、 、 、 。

二、判断题

大多数社会的婚姻都是联系夫妻双方亲属群体的重要纽带,因而是群体而不是个体对婚姻表现出的兴趣超过任何兴趣。(判断正误)

三、选择题

1. 由一个男性、一个女性及其子女组成的家庭形式,家庭中以夫妻关系为组织核心。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丁克家庭 D.联合家庭

2. 人类学家 是第一个注意到亲属称谓的社会学意义的人。

A.摩尔根 B.恩格斯 C.马林诺夫斯基 D.泰勒

四、名词解释

1. 乱伦禁忌 2. 婚姻

3. 交表婚、平表婚 4. 家庭

5. 核心家庭、主干家庭、丁克家庭、扩大家庭、组合家庭 6. 家户

7. 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制 8. 多偶婚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