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溶液的概念,能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2、了解溶液的组成,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 3、了解及其他常见的溶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的溶解性 教学难点:溶解的概念 三、课堂教学设计 引入:
生活中,将蔗糖放入水中,发现蔗糖 ,水变成了 ,说明,蔗糖 在 中了。通过实验还会发现许多物质能溶解在其它物质了。 实验:
1、将深紫色的高锰酸钾(或硫酸铜)晶体放如水中,有什么现象?
――高锰酸钾固体不见了,得到深紫色的液体
2、将固体碘(黑紫色)加入酒精中,又有什么现象? ――碘消失,得到暗黄的液体
结论:高锰酸钾固体能溶解在水中,碘能溶解在酒精中。 一、溶液
1、溶质:象蔗糖、食盐、高锰酸钾等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酒精等,水是较好的溶剂,许多物质能溶在其中)
3、溶液: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得到的物质(碘酒、高锰酸钾溶液、糖水、盐水) 思考:以上溶质是固体或液体,那么溶质可否是气体呢?
――可以。举例: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泉水中溶有矿物质外,还溶有氧气、二氧化碳等。
思考:1、果汁能溶于水中,果汁是溶质吗?
――不是,果汁中已经溶有许多物质,本身就是溶液
2、河水中溶解了哪些物质,能用来养鱼。冷开水不能养鱼,浇花花不开,又是为什么?
――河水中溶有矿物质,还溶有氧气等,冷开水中的氧气、矿物质很少,不能提
供鱼生活所必需得物质。 二、悬浊液、乳浊液、混合物
实验:准备一杯泥浆水,一杯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观察,让学生描述现象 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有些药水如“钡餐”服用时需要摇匀,液体会变得混浊不透明,就是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牛奶,乳白色,不透明,放的时间长一些,会出现一层白色油脂。这就是乳浊液。 3、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生活中很多象糖水一样的物质,它们有很多的成分混合在一起,就是混合物。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混合物。
师:将泥浆水、牛奶与高锰酸钾水溶液、蔗糖溶液情况比较,能不能说出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与联系? 实验:P30
请学生叙述现象,找出各自的特点。
讨论:生活中常接触的有哪些溶液,哪些悬浊液和乳浊液,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溶液有哪些特性?
物质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是否透明 不透明,混浊 透明 久置是否分层 久置分层 久置不分层 特点 不均一、不稳定 均一、稳定 混合物 总结:(1)溶液有均一、稳定(放置一段时间也不会分层)的特点。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本质区别是在水里颗粒的大小不同。
(2)色拉油在汽油中形成溶液。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三、常用的溶剂
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最常用的较好的溶剂。常用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丙酮等。 实例:碘酒溶液,酒精是溶剂;汽油是有机溶剂,能溶解油脂。 思考:1、衣服上沾上了油怎么办?――用汽油擦
2、联系生活,介绍干洗原理。――我们穿的有些衣服的衣料是由天然纤维,如羊毛、
真丝等制造的,湿水后会缩水、变形甚至退色。遇到这类衣服或衣物沾上墨汁、指甲油等用水难洗的污渍,就需要干洗。干洗时,干洗店使用一些有机溶剂作为干洗液,把油性污渍洗掉。由于干洗溶剂都是一些致癌物质或具有中度毒性,对人体有害。所以,拿去干洗的衣物要相隔数天才可领回,使残留的干洗溶剂先挥发掉。 四、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