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单片机产生频率可调的方波信号。输出方波的频率范围为1Hz-200Hz,频率误差比小于0.5%。要求用“增加”、“减小”2个按钮改变方波给定频率,按钮每按下一次,给定频率改变的步进步长为1Hz,当按钮持续按下的时间超过2秒后,给定频率以10次/秒的速度连续增加(减少),输出方波的频率要求在数码管上显示。用输出方波控制一个发光二极管的显示,用示波器观察方波波形。开机默认输出频率为5Hz。 3.5.1模块1:系统设计
(1)分析任务要求,写出系统整体设计思路
任务分析:方波信号的产生实质上就是在定时器溢出中断次数达到规定次数时,将输出I/O管脚的状态取反。由于频率范围最高为200Hz,即每个周期为5ms(占空比1:1,即高电平2.5ms,低电平2.5 ms),因此,定时器可以工作在8位自动装载的工作模式。
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按键的扫描、功能键的处理、计时功能以及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等。 问题的难点在按键连续按下超过2S的计时问题,如何实现计时功能。
系统的整体思路:主程序在初始化变量和寄存器之后,扫描按键,根据按键的情况执行相应的功能,然后在数码显示频率的值,显示完成后再回到按键扫描,如此反复执行。中断程序负责方波的产生、按键连续按下超过2S后频率值以10Hz/s递增(递减)。
(2)选择单片机型号和所需外围器件型号,设计单片机硬件电路原理图
采用MCS51系列单片机At89S51作为主控制器,外围电路器件包括数码管驱动、独立式键盘、方波脉冲输出以及发光二极管的显示等。
数码管驱动采用2个四联共阴极数码管显示,由于单片机驱动能力有限,采用74HC244作为数码管的驱动。在74HC244的7段码输出线上串联100欧姆电阻起限流作用。
独立式按键使用上提拉电路与电源连接,在没有键按下时,输出高电平。发光二极管串联500欧姆电阻再接到电源上,当输入为低电平时,发光二极管导通发光。
图3-14 方波信号发生器的硬件电路原理图
(3)分析软件任务要求,写出程序设计思路,分配单片机内部资源,画出程序流程图
软件任务要求包括按键扫描、定时器的控制、按键连续按下的判断和计时、数码管的动态显示。 程序设计思路:根据定时器溢出的时间,将频率值换算为定时器溢出的次数(T1_over_num)。使用变量(T1_cnt)暂存定时器T1的溢出次数,当达到规定的次数(T1_over_num)时,将输出管脚的状态取反达到方波的产生。主程序采用查询的方式实现按键的扫描和数码管的显示,中断服务程序实现方波的产生和连续按键的计时功能。
单片机内部资源分配:定时器T1用来实现方波的产生和连续按键的计时功能,内部变量的定义: hz_shu:设定的频率数; T1_over_num: 根据设定频率计算后的定时器溢出的次数值; T1_cnt:定时器溢出次数;sec_over_num: 计时1s的定时器溢出的次数;second:连续按键的计时;state_val:连续按下的标志 0=按键已经弹起;1=按键一直按下;led_seg_code:0-9数字的数码管7段码。主程序和中断服务程序如图3-15,3-16所示。
图3-15 主程序的流程图
(4)设计系统软件调试方案、硬件调试方案及软硬件联合调试方案
软件调试方案:伟福软件中,在“文件\\新建文件”中,新建C语言源程序文件,编写相应的程序。在“文件\\新建项目”的菜单中,新建项目并将C语言源程序文件包括在项目文件中。
在 “项目\\编译”菜单中将C源文件编译,检查语法错误及逻辑错误。在编译成功后,产生以 “*.hex”和“*.bin” 后缀的目标文件。
硬件调试方案:在设计平台中,将单片机的P1.0-P1.1分别与2个独立式键盘通过插线连接起来,将P3.0与脉冲输出连接起来。
在伟福中将程序文件编译成目标文件后,将下载线安装在实验平台上,运行“MCU下载程序”,选择相应的flash 数据文件,点击“编程”按钮,将程序文件下载到单片机的Flash中。
然后,上电重新启动单片机,检查所编写的程序是否达到题目的要求,是否全面完整地完成试题的内容。 3.5.2 模块2:程序设计
//晶振:12M T1-计时250微秒溢出中断一次;P1.0 P1.1 为增加、减少键 P3.0输出方波 /*变量的定义:
hz_shu: 设定的频率数
T1_over_num: 根据设定频率计算后的,定时器溢的出次数值 T1_cnt: 定时器计数溢出数 sec_over_num: 计算1s内的计数 second: 连续按键的计时
state_val: 连续按下的标志 0=按键已经弹起;1=按键一直按下去 led_seg_code: 数码管7段码 */
#inclu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