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版《逻辑学》第3版答案

依第一格规则“大前提必须全称”,所以,大前提只能是E命题。 5.证明: 第一格形式为:(M—P)∧(S—M)→(S—P) 假设:小前提否定。

依“一前提否定,则结论否定”,由假设可推出结论否定,因而结论中的大项周延。 依“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大前提中的大项也须周延。

因第一格大前提的大项在谓项位置上,所以,大前提须否定。结果推出两个否定的前提。 依“两否定前提得不出必然结论”,推出假设错误。 所以,小前提肯定。 6.

证明:一个三段论结论为否定命题,则其大项在结论中周延,根据规则(二)知它在前提中也要周延,而一个I命题其主项和谓项皆不周延,因此如果它是一个正确的三段论,则此时其大前提不能是I命题。 7.

证明:由A和B可正确地推出“所有精通英语的都不精通逻辑”,这一结论与C是矛盾关系,所以,C必假。

8.证明:由三段论的规则知A与B至多有一个为否定命题。若A与B皆为肯定命题,则结论已成立;若A与B有一个为否定命题,则结论C应为否定命题,而D是与C相矛盾的直言命题,则D应是肯定命题,因此A、B、D中有两个为肯定命题,结论亦成立。

9.如果B为肯定命题,则D应为否定命题。此时若A亦为肯定命题,则C应为肯定命题,这样“D A→C”就违反了规则(四)。若A亦为否定命题,则C亦应为否定命题,这样“D A→C”就违反了规则(三)。

如果B为否定命题,则D应为肯定命题并且A只能是肯定命题,这样“D A→C”就违反了规则(五)。 综上,“D A→C”不是有效的三段论式。

10.推理变为规模的形式:所有商品者是有价值的,有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所以,有的劳动产品不是有价值的。

这是一个AOO式的三段论,不是有效的推理,因为大项不当周延。 11-14.略 15 证明:

由PES和SIM推出MOP.

由MOP和MOP→SIP推出SIP.

因为SIP与PES矛盾,所以,同时肯定这三个命题违反矛盾律。 16

3式分别否定了1式和2式的后件,所以,得到它们前件的否定: 并非“P不真包含于M”,并非“S不与M交叉”,即P真包含于M,S与M交叉。M与P、S与M之间的关系分别如下图表示:

M S M

P

从中可看出: S与P也不是全同关系,因为P真包含于M,而S与M是交叉关系; S不可能真包含于P,因为S有一部分在M之外,而P真包含于M。

21

S与P之间不是全同、全异、真包含和交叉关系,所以,只能是真包含于关系。 17??略

二十二、略。

二十三、判定下列文字中有无三段论,如有,请整理出来(如是省略式,则将省略部分恢复起来),并分析是否有效。

真理是不怕批评的,科学是真理,所以科学是不怕批评的。有效。 有两个三段论。(1)凡是超过群众觉悟程度的总是错误的;命令主义超过了群众的觉悟程度;所以,命令主义是错误的。(2)凡是落后于群众觉悟程度的总是错误的;尾巴主义落后于群众觉悟的程度;所以,尾巴主义是错误的。两个推理正确。

有一个三段论:前沿科学家都是懂得数学语言的,有些老年科学家不懂得数学语言;所以,有些老年科学家不能在前沿科学取得成就。有效。

凡是有水生生物化石的地层都是地质史上的古海洋地区,喜马拉雅山脉有水生生物化石,所以,喜马拉雅山脉是古海洋地区。有效。

人民大学《逻辑学》第五章习题答案

三、根据所给出的谓词的定义,把下列符号表达式翻译成通顺的自然语言语句。 有的美国科学家是黑人。

所有年满18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并非所有的鸟都会飞。

所有人有都有不懂得的知识。

所有不自尊的人都不会有人尊敬他。

四、根据所给出的谓司的定义,把下列自然语言语句翻译成符号表达式。 x(Sx Cx) x(Sx Px)

x(Cx Sx) y( Cy Sy) x(Fx Gx)

x (Px yFyx) x(Px y Syx)) x(Lx Sx y(Hy Bxy))

x(Sx Tx Wx) x(Tx Wx Sx) x(Px Bxx Bax)

x(Mx y( Ey Lxy)) x(Mx (Ox Hx))

五、构造自然推理,判定下列推理的有效性 1.

x(Mx Cx Gx) P x(Mx Cx) P M C (2) - M C G (1) -

M (3)T,联言分解式

C G (4),(5)T,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G (3)T,联言分解式 C (6),(7)T,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22

M C (5),(8)T,联言推理合并式 x(Mx Cx) (9) + 2.

x(Sx→Fx) P

x(Sx→ Fx) P /∴ xSx xSx P(引入的假设) S (3) -,根据前提3 S →F (2) -,根据前提2 F 4,5,T规则(肯前肯后),根据前提1和3 S → F (1) -,根据前提2 F 4,7,T规则(肯前肯后),根据前提2和3 F ∧ F 6,8,T规则(联言合并式),根据前提1、2和3 xSx 3,9,归谬规则,根据前提1、2和3 3.

x(Px∧Cx) P

x(Px∧Cx→Wx) P /∴ x(Px∧Wx) P ∧C 1, -

P ∧C →W 2, -

W 3,4,T规则(肯定肯后) P 3,T规则(联言分解式) P ∧W 5,6,T规则(联言合并式) x(Px∧Wx) 7, + 4.

x(Tx∧ Jx→ Tx) P /∴ x(Tx∧ Jx) x(Tx∧ Jx) P(引入的假设) T ∧ J 2, - T ∧ J → T 1, - T 3,4,T规则(肯前肯后) T 3,T规则(联言分解)

T ∧ T 5,6,T规则(联言合并) x(Tx∧ Jx) 2,7,归谬规则 5.

x(Rx→ Fx∧ Tx) P

x(Lx→Tx) P /∴ x(Lx→ Rx) Rx→ Fx∧ Tx 1, - Lx→Tx 2, -

Lx P(引入的假设)x带标记

Tx 4,5,T规则(肯前肯后)x带标记 Rx 3,5,T规则(否后否前)x带标记 Lx→ Rx 5,7,D规则,(销去假设5) x(Lx→ Rx)8, + 6.

x(Tx→Lx) P /∴ x(Lx→Mx)→ x(Tx→Mx) x(Lx→Mx) P(引入假设)

23

Tx→Lx 1, - Lx→Mx 2, -

Tx P(引入假设)x带标记

Lx 3,5,T规则(肯前肯后)x带标记 Mx 4,6,T规则(肯前肯后)x带标记 Tx→Mx 5,7,D规则(销去假设5) x(Tx→Mx) 8, +

x(Lx→Mx)→ x(Tx→Mx) 2,9,D规则(销去假设2) 7.

x(Px∧ Lx→Ox) P x(Lx→Nx) P Pa∧ Na P /∴Oa Pa∧ La→Oa1, - La→Na 2, -

Na 3,T规则(联言分解) La 5,6,T规则(否后否前) Pa 3,T 规则(联言分解)

Pa∧ La 7,8,T规则(联言合并) Oa 4,9,T规则(肯前肯后) 六、指出下列推导中存在的错误

1.在存在销去规则中,个体变量变为特指的常量,即论域中特指的某一个。所以,第4步中个体符不能用 ,因为 在上一步中出现,在第4步中就不能再出现了,只能取B( )。 2.在第2步中,全称销去时,所有的x都应当用a取代,不能只取代部分,出现T(a, x)的情况。

3.销去量词时,应从外向内逐层进行,不能外层不销去,先销去内层。此题第2步就是先销先内层的 量词。

4.第2步错,全称销去的规则是 xFx/Fx,不能( xFx→P)/(Fx→P)。

第六章逻辑基本规律 二.

SAP与SOP,矛盾关系 SEP与SIP,矛盾关系 SAP与SEP,反对关系 SAP与SeP,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 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 三.

24

1.选C,属于转移论题。 2.选D。 3.选B。 4.选A。 四. 01. ?PIS→SI?P→SOP,与SAP矛盾。违反了矛盾律。 02.不违反逻辑规律。 03.不违反逻辑规律。

04.丙否定了两个矛盾关系的命题,违反了排中律。另外,丙的第二句话又肯定“有的语句不表达命题”,与否定乙的话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

05.把经验主义与工作经验等概念相混淆,违反了同一律。 06.不违反逻辑规律。

07.违反了排中律,因为故意与过失之间是矛盾关系。

08.违反了充足理由律,从前提推不出结论,犯了“推不出”的逻辑错误。 09.违反了矛盾律,一方面说所有意音字都消失了,一方面又说其中的汉字还存在,犯了“睚相矛盾”的错误。

10.同时肯定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违反了矛盾律。 11.此物质非彼物质,违反了同一律。 12.不违反逻辑规律。

13.实践不等同于下车间劳动,违反了同一律。 14.不违反逻辑规律。

15.违反充足理由律,犯了“推不出”的错误。 16.(1)两个不存在的东西的含义不同,违反了同一律。(2)“因此,没有人说谎”的结论推不出,违反了充足理由律。

17.违反了排中律,同时否定了两个下反对关系的命题。 18.违反了矛盾律。 19.违反了同一律。 五.

1.因为两个意见是矛盾关系的。王校长同时给予否定,违反了矛盾律。他又主张,“选派乙,不选派甲”,则违反了矛盾律。 2.甲不合逻辑。乙的意思是?□p ( ◇p),等值于◇ p ◇p,两者之间是下反对关系,可以同真。所以,乙没有逻辑错误。而甲的意思是□p ◇p,即□p □ p,是一对反对关系的命题。甲同时肯定反对关系的命题,违反了矛盾律。

3.这种指责是错误的,因为把经历理解为亲历,违反了同一律。 4.乙有错误,因为同时否定了两个矛盾命题,违反了矛盾律。

5.某先生的说法错了。因为此句只能有一个意思,不能同时有两个意思,即只有一真,不能有多种真的意思。所以,违反了矛盾律。

6.两人对哲学的理解不同,一个理解为世界观,一个理解为系统化的世界观。所以,违反了同一律。

7.有逻辑错误。因为前面断定某人有精神病,后面又断定他没有精神病,自相矛盾。 8.混淆了概念:男女婴出生率与男女人员数量比不是一个概念,违反了同一律。 六.

1.违反了同一律,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 2.违反同一律。

2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