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与患者安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李惠聪
一、护理风险管理的概述 (一)相关概念 1. 风险
通俗地讲,风险就是发生不幸事件的概率。换句话说,风险是指一个事件产生我们所不希望的后果的可能性。
2. 护理风险
护理风险是指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可能导致患者及护理人员本身发生的护理目的之外的不良事件。它是一种职业风险,即从事医疗护理服务职业,具有一定的发生频率并由该职业者承受的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人身安全风险等。
有护理研究者认为护理安全与护理风险有因果关系,护理风险意识低,护理风险系数高,护理安全系数低;反之,护理安全系数就高,护理安全保障可靠性大。因此,护理管理者要确保护理安全必须首先提高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
3.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医院有组织、有系统地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它是一种通过对患者、护理人员可能产生的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决策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
风险管理的本质是安全性。在医院的安全性方面,其定义是让人与灾害的接触降至极小的程度,首先要防止的是人身的物理损害(如感染、伤害、失误)。因此,风险管理计划整体的基础就是安全性。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不容忽视,风险管理已成为现代医院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医疗护理实践中正确认知管理医疗护理风险,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解除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预期或潜在的医疗风险能够做出评估并将评估产出的有关风险告知患者。
(二)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 1. 来自患者本身的风险
( 1 )护理风险很大程度来自患者本身,包括患者的身体健康因素(抵抗病痛、创伤的能力)、人体解剖因素(组织、器官结构的变异)、心脏疾病综合因素(是否有其他疾病及合并症、并发症)等,都会影响到医疗、护理行为的成功与效果。
(2) 由于患者和家属缺少相关医学知识,对疾病转归的期望值过高,不能正确认识疾病的不良后果、并发症及医疗意外,常常引起纠纷。
( 3 )患者对医护质量不满意,希望付了医疗费就应得到更好的服务,如事与愿违,患者内心难以平衡和接受。
( 4 )慢性病晚期患者住院时间长,治疗效果差,担心自己病情,难免积怨满腹,会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
( 5 )住院患者管理存在隐患,如不遵守住院规则,擅自离院发生严重后果。 ( 6 )部分病员对治疗缺乏信心,患者有冒险的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采取不合作态度,使护理过程中风险加大。
2. 疾病的自然转归
( 1 )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有一定规律,不以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意志为转移,在疾病发生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造成误诊。
( 2 )造成耐药性,病理组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产生了抵抗性,从而使药物变得无效,并且难以找到有实质疗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 3 )疾病晚期变为不治之症。 3. 现有科学技术的局限性
( 1 )现代医学科学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人体的特异性和复杂性,难以完全预测。
( 2 )狂犬病、艾滋病、晚期恶性肿瘤无好的治疗方法。
( 3 )因为现有的医疗技术条件,可出现不可抗拒或不可预见的因素。 4. 护理人员的认知局限性
( 1 )一方面包括护理人员本身的主观因素、身体因素、情绪因素,也包括环境因素及患者的情绪和疾病因素。
( 2 )另一方面,是医学科学对某种病症就没有任何认知、或者护理人员本身对疾病没有见过。
( 3 )检测手段的限制也是制约护理人员认知能力的重要因素。 5. 医疗器械、药品、血液等带来的风险
( 1 )护理人员的诊疗技术和水平再高,也需要凭借一些现代医疗仪器设备、医疗器械、医疗药品和其他医疗辅助物品。但这些本身对人体就有危害,或者有产品缺陷,使用时也会存在很大的风险。
( 2 )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的结果,辅助检查仍有漏诊、误诊的可能。 ( 3 )仪器的批量生产、检测造成质量缺陷的漏检。
( 4 )药物与毒物没有质的区别,再好的药物用的时机不当或剂量过大,仍有伤害。 ( 5 )对献血员的漏检通过血液传播造成丙肝、艾滋病的传播的可能和风险。 6. 管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