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让阅读之舟荡满学生的心海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让阅读之舟荡满学生的心海人教版新课标

作为一年级的语文教师,肩负着引领学生步入文学殿堂大门的重任。怎样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让学生泛起阅读之舟,在文学的海洋里起航,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是童话寓言,是儿歌故事,还是国学经典?其实,随教材配套的一本书《同步阅读》就是不错的选择,它是学生人人都有的,包含了许多种文体,涵盖了许多内容。如果教师能够重视《同步阅读》这本书,充分发挥《同步阅读》的作用,同样能够帮助学生的心海荡起阅读之舟,引领学生成长。

一、用好《同步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新学期开始,一年级学生就拿到一本新书——《同步阅读》一年级上册《小熊过桥》。翻开第一篇课文《开学了》:“开学了,开学了,背书包,上学校。见老师,行个礼,见同学,问声好。”每个汉字都注有拼音,短短的几排文字,充满音韵,还非常契合学生的感受。学生当即就朗读了起来,童稚的声音充满了整个教室。学生的阅读习惯就从这本书中开启了。

从此,学生就养成了早晚读书的好习惯。晚上,在家里,让爸爸妈妈伴读,不认识的字请教他们;早上,在教室里,全班一起齐读。时间长了,孩子们认识了不少汉字,有些短韵文已经熟读成诵。春游时,孩子们边走边唱,学过的几首歌唱完后,他们把《同步阅读》中的许多儿歌背了出来,这让我非常惊讶。因为我只是要求他们阅读,培养他们的兴趣,充实早读内容,从来没有要求他们背诵。看来,习惯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二、用好《同步阅读》,开启学生的人文情怀

《同步阅读》中选编了许多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儿歌和短文,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我们不仅要指导学生阅读,还应从中挖掘文章所蕴涵的人文素养,通过体会、讨论、感悟等形式,指导学生从中有所悟,从中有所得,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在《小熊过桥》这篇短文里,描述了一只小熊过桥时“走不稳,站不牢”,作为旁观者,“树上乌鸦哇哇叫,桥下流水哗哗笑”。小熊大叫,想让妈妈把自己抱过桥。河里鲤鱼鼓励他:“不要怕,眼睛向着前面瞧!”最后,“小熊过桥回头笑,鲤鱼乐得尾巴摇”。读完儿歌,我让学生说说:喜欢谁?为什么喜欢?

不喜欢谁?为什么不喜欢?你从儿歌里懂得了什么?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明白了在别人面对困难时,不应该嘲笑和幸灾乐祸,应该帮助和鼓励他战胜困难。当你历经艰险战胜困难后,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是那些“知难而退”“半途而废”的人所体会不到的。学完儿歌,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明白了许多人生哲理,对他们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三、用好《同步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步阅读》中还有许多好词好句、佳段名篇,是学生领悟表达方法、积累语言材料的良好摹本。我们不能让学生一读了之,应充分运用这些资源,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表达能力。

在一年级后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懂得什么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此时,我就指导学生读完一篇短文后,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深入交流。在读完《冰凌花》后,学生勾出了这个句子:“像宽大的树叶,像洁白的玉兰花,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花。”我让他们说说:在这句话中,你最喜欢哪个词?(边讨论边想象冰凌花的样子)再照样子说说你眼中的冰凌花像什么?(孩子们把它想象成跳舞的蝴蝶、尖尖的菱角……)最后,我让学生说说:大自然还为我们送来了什么礼物?它们像什么呢?(学生说出了雪花、风、雨等自然现象,并进行了想象。)在这一过程中,文章中的优美文句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拓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适时的训练和提升。

四、用好《同步阅读》,引领学生终身阅读

通观《同步阅读》的12册教材,每一本书的书名都选自该书其中一篇文章的题目,如二年级下册是《花的学校》,三年级下册是《草叶上的歌》,四年级下册是《百合花开》……书名是那样充满诗意,贴近学生的审美情趣。每一册选编的文章都是按照课文的单元主题进行编排的,是课文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如果我们能实实在在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六年下来,学生的积累是相当多的,收益也是非常大的。他们将熟悉很多文体,了解很多作家,品味很多人生,体验很多经历。这样的积累会激发学生去阅读更多的经典文章和经典著作,为他们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打下基础。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