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语文模拟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150分,时间150分钟,请将所有答案均答在答题卡上。 2、本试卷按照2017年高考全国1卷语文试题结构、考点命制。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苏 词
?苏轼是豪放词的开创人和代表者。在传统的观念中,词以表现舞筵歌场、闺情离思为正体,而苏轼则率先在词的境域上求新求变,所谓?以诗为词?。凡能写进诗的社会和生活题材,举凡登览、怀古、咏史、咏物、游猎、感遇、悼亡、壮行、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等,无不摄入笔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这种意象的扩大,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的同等文学地位,使人自然而然地对苏词产生出?曲子中缚不住?的感想来。
?同词体的解放相配合,苏轼雄驰的感情与健拔的笔力,也一新天下耳目。我们拿?大江东去?(《念奴娇》)与?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相比,就很容易看出在宣泄力度上的不同;而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念奴娇》)、?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等都不止是寻常的夸张,而是奇情豪气的自然发露;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陆游《老学庵笔记》)的印象,即在于此。
?豪放词是苏词最为人瞩目之所在,但在其词作中,仅占很小的比重,也就是说,苏轼在词体的创作中也是全能的。他有大量的婉约词,格调却显得高远典雅,真诚健康,起到了将以浓艳为主的婉约调领挈至向上一路的积极作用。更有大量的作品不易简单归类,其间或清丽,或韶秀,或清空,或旷达,常能?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虚,寄正于余?(刘熙载《艺概》)东坡以其传世的三百余首词作,为宋代词坛的百花齐放提供了全方位的表率和借鉴。
④苏轼对于宋词体制的贡献也值得一提。唐五代词多为小令,而苏轼是宋初大量制作长调的先行者之一,后世甚而将《贺新郎》、《戚氏》等词牌的创制权寄于其名下。长调在篇章结构、摘词敷采上需要更多的手法与技巧,而苏轼则往往能自如地将诗、文、论、赋的匠法运用其中。但他并不斤斤于囿守音律,为了表意的需要,敢于在格律或句读上作大胆的调整。工匠以创造突破为快而不以随俗守成为乐,苏轼作词便属于这样的类型。 1.下列对?以诗为词?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将写诗的规律运用到词体的创作上。 B.凡能入诗的题材内容均可入词。
C.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扩大了词的意象。 D.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的同等文学地位。
2.下列对?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的印象?原因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词词体解放。
第 1 页
B.苏词感情雄驰,笔力健拔。
C.?大江东去?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比,在宣泄力度上不同。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等词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词人的奇情豪气。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到了苏轼手中,词的传统被改变了,词与诗的题材已经可以混一,两者之间已经没有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B.苏轼在词的创作方面是全能巨匠,无论豪放词,还是婉约词或不易简单归类的词,都感情雄驰,笔力健拔,积极向上。
C.词本是合乐的歌词,音乐对它有着很大的制约性;苏词突破了音乐的藩篱,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词与诗最终殊途同归。
D.苏城对于宋词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豪放词的开创、婉约词和其他多种风格词的创新、词的形式技巧音律的突破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没有学生的老师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就站在堂屋中间的八仙桌后。八仙桌上放着一根枝条。他表情严肃,两手撑在桌的两角,身子微微前倾,环顾堂屋里一把把排列整齐的椅子,他喊:?同学们,上课了!?
表叔叹一口气,说:?三儿的课又开始了。?我没看见过他上课时的情景,我好奇地望着他。他迎着从门楣里投射进来的一束阳光,穿着整齐的中山服,很气派,很儒雅,阳光勾勒出他的身影。
他开始在八仙桌后踱步。我观察了好一会儿,他从堂屋的南头走到北头,再从北头走回南头,沉思的样儿。我发现,他接近墙根的时候,绝不多停留一会儿,又折回身,继续走。他的皮肤很白,不是那种没见紫外线的白皙,是病态的苍白。表叔告诉我,他走得那么准确。表叔说,他的讲坛长度和堂屋宽度差不多,表叔叫我不要打扰他。
太阳在不知不觉中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手里拎着教鞭,在巡视他的学生呢。 表婶从房间里出来,身子擦动了堂屋门口的那把椅子。他发现了,他拎着教鞭走到那把椅子跟前。他举起教鞭,向下点去。教鞭在椅子把手的上边突然停住,他说:?上课时,不要捣乱。我的教鞭敲在你的脑袋上,会疼呢。?他的表情有些严肃,严肃中又带着微微笑意。
表叔说,两年前,他师范学校毕业了,他坚决回到山村小学。去年,一场暴雨突如其来,他在疏散学生时,屋顶一根虫蛀腐蚀了的脊檩断了,砸在他的脑袋上,他就这样了…… 不知从哪里钻出了乌云,发酵似地膨胀,遮住了太阳,天阴了下来。他跑出堂屋抬头仰望,旋即又奔了回去,看着屋顶。他焦躁起来,说:?同学们,暴雨要来了,赶快出教室!?我看见他忙乎起来,一把把椅子被他从堂屋搬到院子里。他一边忙乎一边喊:?同学们不要挤!不要怕,有我呢。?我沉不住气了,我真想过去帮他一把。我瞧了表叔一眼,表婶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过一阵就会好了。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助。我
第 2 页
看他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堂屋院子间疯狂地穿梭,我真不忍心他那么孤独。
太阳钻出乌云。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塌了,塌了,我们的教室塌了。你们吃吧,喝吧,你们不修教室,会有人收拾你们的。?他的声音低下来,似乎在念咒语。我望着环绕小山村的山岭,好似表叔的房子在下沉,下沉。
他的神色开始恢复正常,像是经历了一场风暴。现在,他表情呆滞、冷漠。他根本不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中间,径直走回他的屋子。
我走到八仙桌的后面——他的讲坛上。我学着他的样子,在讲坛上踱步,想体验当老师的感受。踱步中,我无法不想着他——一位没有学生的老师,所以,我感觉我的步子越来越重!
选自《文艺生活》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题目叫?没有学生的老师?,匠心独运,在矛盾的词语组合中,设置了悬念,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同时也暗示了小说的内容。
B.?表叔叹一口气,说,‘三儿的课又开始了。’?这一声叹气,既包含着表叔对三儿病态的无奈,也有对三儿这种病态行为的不满。
C.三儿用教鞭向下点去的动作描写,内涵丰富,从侧面生动地表现了三儿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包含着他对学生的深深爱意。
D.小说语言简洁而生动,人物形象个性鲜明,通过对三儿这样普通的乡村教师的叙述,表达了一个深刻的现实主题——教育公平。
5.文中划线处都写到?太阳?,结合小说内容说明其作用。(5分) 6.小说结尾说?我感觉我的步子越来越重!?试分析其原因。(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心清如许,译笔生豪情
1912年,朱生豪出生于浙江嘉兴。他幼年失怙,家境中落。然而,他痴迷读书,从无懈怠,从秀州中学到之江大学,教会学校的背景培育了他中英文俱佳的文学功底,诗文清秀,才华颖脱。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执教之江大学,对这位学生的才华?一唱三叹?,赞为?不易才?。
20世纪30年代,朱生豪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此时国民党当局在?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下进行文化围剿。他在当时上海的世界书局任职,耳闻目睹令人窒息的文化封锁,思想上愤懑彷徨。书局英文部负责人詹文浒先生了解到朱生豪的中英文功底,向他作出了重要建议——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
这个建议让这位温和腼腆、?渊默如处子?的青年文人,胸中翻涌起了豪迈的激情。朱生豪在给妻子的信中说:?某国人说中国是无文化的国家,连老莎的译本都没有。我这两天大起劲……?朱生豪说的?某国?就是当时觊觎中华、到处挑衅的日本。
莎士比亚戏剧大部分为诗体剧。一位学者曾评说:只有诗人方得译出诗人之剧。朱生豪在新旧体中文诗词方面极富才华;他的英文诗歌创作也十分有灵气,具有清新自然的田园牧歌风格。然而,莎剧如按中文诗体来译,难度极大,且在语言文字的使用上受限颇多,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