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诗赋中意象的隐喻性-2019年文档

曹植诗赋中意象的隐喻性

一、曹植对先前意象的继承与发展

在古代诗赋创作中,作家经常通过意象来传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诗经》当中就有“关雎”、“弃妇”等很多意象;在屈原的《离骚》中也多次出现“美人”、“香草”等意象,屈原通过“美人”、“香草”等意象来表达自己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但却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到了两汉时期,乐府诗集以及一些抒情小赋中的意象就更多了。曹植在诗赋创作过程中继承《诗经》、《离骚》、两汉诗赋及乐府民歌的基础上,再结合自己复杂的人生经历,通过丰富的意象表达自己复杂的内心情感,并在文学史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曾被称为“建安七子之冠”。《诗经》为先秦时期隐喻性叙事的集大成之作,[1]曹植在诗赋创作中继承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创造了许多意象如有“仙人”、“妇女”、“英雄”、“隐逸者”、“白日”、“飞鸟”、“转蓬”、“蝉”、“白鹤”等等,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的隐喻色彩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

曹植诗赋中的意象具有浓郁的隐喻性,深入理解意象的隐喻性,对我们深入把握曹植诗赋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有着重要意义。曹植的创作被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创作主要歌唱他的理想与抱负,他与建安文人一起宴饮游乐的愉悦心情及其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而后期的创作则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

慨之情。长期遭受曹丕父子的压迫,痛苦地生活,抒发自己的悲苦之情。曹植在曹丕父子的压迫之下,不敢表现出自己的愤怒,只能在诗赋创作中发泄自己的愤懑,通过运用大量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曹植在诗赋创作过程中运用的意象,往往融入了丰富的情感。

二、曹植诗赋中意象的隐喻性

曹植诗赋中的“仙人”意象,曹植对“仙人”生活进行了详细的描绘,通过这种对仙人生活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及对自身遭受压抑与迫害的愤懑。代表作如《仙人篇》:

仙人揽六著,对博太山隅。湘娥附琴瑟,秦女吹笙芋。玉尊盈桂酒,河伯献神鱼。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知?韩终与王乔,要我于天衢。万里不足步,轻举陵太虚。飞腾瑜景云,高风吹我躯。回驾观紫薇,与帝合灵符。闯阖正嵯峨,双阙万丈余。玉树扶道生,白虎夹门枢。驱风游四海,东过王母庐。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潜光养羽翼。进趋且徐徐,不见轩辕氏!乘龙出鼎湖。徘徊九天上。与尔长相须。

在《仙人篇》中,曹植具体叙述了“仙人”安乐闲适、无拘无束的生活,是多么的自由快乐!曹植想到自己的境遇,自然而然传说中的古代神仙的生活就很容易出现在他的头脑当中,没有任何束缚,自由自在。抒发了他的理想与抱负,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以求在仙境中得以解脱。

“妇女”意象早在《诗经》、两汉乐府诗等诗篇中就多次出现。曹植继承并且丰富了“妇女”意象,表达出了丰富复杂的内心情感。主要以“美女”、“思妇”、“弃妇”等意象为主,如《美女篇》: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桑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坩。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顾眄遗光彩,长啸气若兰。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何嗷嗷,安知彼所观?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美女篇》与作家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悲愤之情,隐喻自己不被重用,不断的遭受打击,而不能为国建功立业的悲叹之情,“美女”意象深切地抒发了作者自己的内心情感。曹植以“美女”自喻,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志向难酬的悲愤之情,是一首隐喻色彩很浓的抒情诗。 曹植诗赋中的“英雄”意象以少年英雄为主,代表作《白马篇》:

白马饰金藉,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豪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梏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催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矫捷过猴猿,勇彪若豹螭。边城多紧急,胡虏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