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精品教育有关《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的思考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济渎路学校 张小娟

教学目的:

1、读通、读准本诗,练习有感情读本诗。

2、理解诗意,感受毛主席、红军的英勇无畏和豪迈。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读本诗。 教学难点:

理解二、三联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长征》歌曲。(奠定雄壮基调) 二、读一读,由毛泽东走近《长征》。 1、初识毛泽东。

出示图片,有人说他是神,把他供奉在客厅墙壁的正中;有人说他是伟人,把他的肖像徽章佩戴在心脏跳动的地方;有人说他是领袖,你看,天安门城楼上高挂着他的肖像。他就是——

这一单元,是我们在小学第一次接触到的人物主题单元。这次我们就来走近开国领袖毛泽东,首先,让我们尝试从他写的诗《七律长征》中认识他。(板书课题)

2、说说你对本诗,或长征的了解吧!(相机出示长征路线图) 指名说。

3、一读,自由读。

出示《七律长征》。了解得这么多,一定能读好。请同学按照自己的节奏和速度放声朗读。(全班自由读)

4、二读,读准。

指名读。这里面有几个难读的词,其中一个字还是多音字。我们来听他读的。 (1)读得字正腔圆,真好。“磅礴”这个“磅”字是个多音字,我们曾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认识过“一磅重”。

(2)还有这几个词语呢!

出示6组词语,齐读。

任选两组,给同桌讲一讲意思,理解意思以后读一读。 带着感情读这些词。

把这些词放到诗中再读一读。(读诗) 三、品一品,从“长征”走近《长征》。

1、对,读诗时,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读出味道,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

2、来,让我们把诗读长,来分享预习作业中对全诗的解释吧!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3、概括。

读第一联。接一接:红军不怕远征难,(五岭逶迤)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难,(……)只等闲。

在毛主席眼中,只有这屹立不倒却被红军征服的高山、奔流不息却被红军横渡的江水,才值得说一句——读第一联。

四、说一说,从《长征》走近毛泽东。

1、1935年10月7日,毛主席率红军众将士于登上万里长征最后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毛主席一抒胸中情怀,以闲远欢欣之气眺望又要开始的新的征战。读《六盘山》节选。

2、大家读得多豪迈!这就叫“知人”。一个人的性格总是反映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就来说说毛泽东,说说他领导的红军队伍吧。

3、是的,他是千军万马的领袖,他是千万百姓敬仰的伟人。他是国家主席,是人民最亲的人,更是父亲,一位深爱儿子的平凡父亲。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相信你会对毛泽东有更全面的认识。

板书:

远征难 万水——暖、寒

红军不怕 千山——逶迤、磅礴…… 只等闲(豪迈、无畏、乐观)

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听《长征》有感

济渎路学校 苗红霞

今天,听了小娟一节课——长征,很是震撼。首先,震撼于她的设计。因为,《长征》是一篇难啃的“硬骨头”,很少有教师敢拿它上公开课,就是特级教师也极少有人涉足。但她今天就是上了,而且还另辟蹊径;其次,震撼于她的“大语文观”,竟在学习文本的同时参入毛泽东的诸多诗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近毛泽东,产生阅读毛泽东作品的兴趣。说实话,真的是太震撼了。废话不说,还是来看看她的课堂吧!

一、定位准

《长征》是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此单元是走进人物——毛泽东。本单元主要通过《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四篇文章让学生走近毛泽东,感受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张老师教学《长征》,开头便抓住单元主题——走近人物引入新课,很是巧妙。

片断:

出示三幅图片(家中图挂的毛主席像,胸前配戴的毛主席肖像,天门安城楼高挂的毛主席)

师:有人说他是神,把他供奉在客厅墙壁的正中;有人说他是伟人,把他的肖像徽章佩戴在心脏跳动的地方;有人说他是领袖,你看,天安门城楼上高挂着他的肖像。他就是——这次我们就来走近开国领袖毛泽东,首先,让我们尝试从他写的诗《七律长征》中认识他。

【思考:多到位的引入,多巧妙的设计。不像有的教师上去就是让学生交流有关《长征》的历史背景,为学习《长征》而了解长征。这里,张老师由毛主席图像引入,不仅凸现单元主题——走近人物毛泽东,而且还以直观的形式使学生初步认识伟人毛泽东,拉近了与伟人之间的距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研读深

为了凸现走近人物——毛泽东这个单元主题,同时也不失学习文本这一主要任务,张老师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我感觉非常恰当:

环节一: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