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学校代码: 10128 学 号: 201510101037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题 目:论农业机械的发展 学生姓名:王茂森 学 院:机械学院 系 别:机械系
专 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 级:机制15-2 指导教师:杨红艳 老师
二 〇 一 六 年 一月
摘要: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点是要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质
量、效益和农民收入。发展农业机械化是题中应有之意,在现阶段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战略意义在于它是解放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农机化;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Abstract:At present, the basic point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is to carry out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improve agricultural quality, benefit and farmers incom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s the key point of the thesis,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s that it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path
引言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它能有效减轻农业劳动者的劳动强度,不仅是传统农业向现代 农业转变的重要物质基础,而且是农业现代化历史演进的主要标志和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分析新形势,把握新趋势,确定新重点,对于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经过40多年的发展, 我国农业机械化已从无到有逐步壮大起来, 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业机械设计制造、科研、推广、服务体系; 全国机械化程度达到45% ,一部分省区已经实现基本机械化; 取得了一大批科学研究成果, 为全面机械化奠定了坚实基础[7]。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
一·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以经营形式为标志,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4]。第一、国家经营为主时期。该时期,农业机械化主要由国家投资办拖拉机站,为集体农民代“耕”,办国营机械化农场。第二、集体经营为主时期,大体包括七十年代。70年代全国国营拖拉机陆续下方给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第三、户营为主时期,1980年到当前阶段。集体经营变为个体承包制。农民开始经营农业机械化。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特点及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在改革和发展中.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道路。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呈现出新
1
的发展特点。一在发展体制上,鼓励和支持农民、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组织自主购买使用农业机械,初步形成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竞争并存的发展格局。二是在发展机制上,面向农业和农村作业市场,积极推进农机作业服务社会化、产业化.初步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主导、各级政府示范引导的发展机制。三是在发展方式上,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和机具的开发与推广,初步形成了良种与良法相配套、农机与农艺相适应、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生产方式。
2.1农业机械装备总量稳步增长
2004年.全国农业机械原值达到3647亿元[2]。比 2003年增长8.5%,分别比1980年、1990年增长了9 倍和2.6倍多。乡村农户平均拥有农业机械原值1500多元。占农村住户年末每户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的33%: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6.41x108kW,比2003年增长6.1%,分别比1980年、1990年增长了3倍和1倍多: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571万台,比2003年增长5.2%.分别比1980年、1990年增长了5倍和1倍多。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到111万台,比上年增长12%,占保有量的7%。拖拉机配套农机具1888.8万部,比 2003年增长11.7%;联合收割机40万台,比2003年增长12%,分别比1980年、1990年增长了14倍和9倍多。全国单位耕地拥有农机动力5.2kW/hm2(每百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34.7k ,每百户拥有拖拉机6.3台、联合收割机0.16台。近几年来,水稻插秧机等发展迅猛,达到6.7万台,比2003年增长12.7%;农用排灌动力机械、机动植保机械、牧草收割机分别达到 1675.4万台、215.1万台和5.8万台,比2003年分别增长4.6%、10%和15%。农产品加工、规模化养殖和经济作物生产所需的新型农机装备市场需求迫切,发展较快。农民对农业机械化需求呈现出高性能、高质量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2.2农机作业水平明显提高
2004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5%,比2003年增长了2.8个百分点。耕整地、播栽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51%、29%和20% ,机械化耕整地水平稳中有升,机械化播栽和收获水平比1980年分别提高9个和l7个百分点,比1990年分别提高4个和13个百分点。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为79.5%和77%,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水稻育秧技术取得新突破,育秧成本降低一半,水稻栽植、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6.8%和29%,成为农机作业的新亮点:玉米播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为2.6%、50%,大豆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33%,农作物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等机械作业水平稳中有升,农机标准化作业程度明显提高。棉花、甘蔗、油菜等主要经济作物及牧草机械化的试验示范也取得新的进展。
2.3农机工业改革不断深入
全国现有农机生产企业近万家,经过多年的改革,初步形成了以国资控股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导、民营股份合作企业为主体、外资企业为补充的农机丁业体系,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不完全统计。我国农机制造企业目前生产12个门类、120大类、1517个小类约6000多个品种的农业机械。其中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农机制造企业1400个。在国家支农政策的拉动下,农机企业面向市场,加快了改革步伐,取得了良好成效。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对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按现价计算完成工业总产值870亿元,仅次于机械行业的汽车制造和电工电器制造业,位居机械制造行业第三。2004年全国农机企业产销两旺,农机工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