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心理学复习资料(新)
一、名词解释:
1、 角色期望:又叫角色期待,是指群体或个人某种角色应表现出的特定的行为期望。 2、 角色冲突:是指居于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合的期待发生冲突的情境,主要有两种
表现形式:角色内部冲突和角色之间的冲突。
3、 动机:又叫“内驱力”,是发动行为使其为达到某种目的的内部心理动力,对新闻工作
者智力活动的激发与导向作用。
4、 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是记者发现、认识、判断有价值新闻的一
种特殊能力。也是记者对事实现象感觉器官敏感化的基础上(如敏锐地捕捉细节、观察神态、迅速的发现特点等等)头脑的判断能力、产生思想的能力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积极反应的思维敏感化。
5、 首因效应——指在人们交往中,这种比较重视前面的信息,据此对别人下判断,而早最
初(原始)的印象形成之后,他对后来的信息就较不重视的现象。
6、 人际间的吸引规律: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喜欢”是人际关系亲密性的调节器,
人与人之间主观感受到和体验到的直接和间接的、实在和希望的相互依存关系,是这种规律的基础。
7、 人际间的吸引规律: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喜欢”是人际关系亲密性的调节器,
人与人之间主观感受到和体验到的直接和间接的、实在和希望的相互依存关系,是这种规律的基础。
8、 新闻受众的从众心理——指个体在强大的新闻舆论或由这种舆论引起的人际压力下自
觉不自觉地在社会知觉、这会判断、态度以及行为上表现出的与新闻舆论相一致的心理反应。
9、 移情——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的感情相互作用,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和理解对方的
心情。一般包括两种含义:第一,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体验对方的情绪情感; 第二,把自己内心的情感移入到对方和对方一起感受。移情是一种不仅在认识水平上而且在情绪水平上进入他人角色的能力。 10、新闻受众的态度——指新闻受众对于新闻活动、新闻媒介和新闻报道的内容较为稳定的内在心理倾向,并由认知、情绪情感和行为意向三个方面组成。
11、场依存者:指倾向于更多的利用外在参照标志,不那么主动的对外来信息进行加工,它是一种认识方式。
12、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创造力的核心。
13、心理防卫机制:是指当人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常常会使用一些心理的措施,把个体与现实的关系稍作修正,使个体较容易接受心理挫折,不至于引起情绪上的过分痛苦与不安的自我保护方法。
14、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个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并以此作为判断和评价其人格依据的现象。 二、简答题
1、简述新闻传播者的选择性。
新闻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记者和编辑采写、编排新闻的过程却是带有明显个体特点的精神文明活动过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建构,决定了他们对新闻事实的选择、提炼、组合和创造水平等方面有个体差异。正因为如此,由不同笔写出的新闻作品(哪怕是同一素材),或深刻、或肤浅、或充实、或空泛、或生动、或平淡。他们有精细之差、文野之别、高下之
分。
2、新闻工作者的智力因素通常包括哪些内容?
新闻工作者的智力因素包括人的心理现象中的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和能力部分,具体到新闻职业对新闻工作者的特殊要求看,可以归纳为::写作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观察力、预测力、新闻敏感等。在这些外显的能力背后起作用的是人的智力,即以思维能力为中心的认知能力。 3、新闻编辑、记者和受众之间心理互动的特点是什么?
新闻编辑同记者和受众之间的心理互动主要表现在凭借大众传播媒体互施影响,其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1)中介性。对于记者来说,编辑是信息的接受者,对于受众来说,编辑是信息的直接传播者。在记者和受众之间,编辑是个“中转站”,具有中介性。(2)隐没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