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业质量测评(五)新人教版必修1

学业质量测评(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点分布表]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产功能 B.平衡功能

C.各地理要素具有协调统一的变化过程 D.整体功能小于各自然地理要素各自的功能总和 答案 D

解析 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大于各自然地理要素各自功能的总和。 2.下列属于自然地理环境统一演化过程的是( ) ①气候的变化 ②地貌的变化 ③岩石的形成和风化 ④土壤的形成和退化 ⑤水土流失 A.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答案 A

解析 各地理要素均因相互联系而参与统一演化过程。 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据此完成3~4题。

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 A.气候干旱,降水较少 B.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剧烈 C.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D.植被稀少,土壤瘠薄 答案 C

- 1 -

B.①②③ D.①②④⑤

解析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风化、风蚀作用强烈,植被稀疏,土壤贫瘠。 4.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植被破坏,环境恶化,反映了( )

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②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③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

④某一要素的改变将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挖掘“发菜”“甘草”,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地退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019·四川德阳一诊)水面蒸发是最大可能蒸发量,属于水分供应不受限制的蒸发。气温是影响蒸发的重要因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气温升高时,水面蒸发量也相应增加。然而,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世界不少地区观测到的水面蒸发量却出现持续下降趋势。据此完成5~7题。

5.一般情况下,世界上水面蒸发最旺盛的地区位于( ) A.赤道附近 B.回归线附近 C.南极地区 D.温带大陆内部 答案 B

解析 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显著,降水较少,晴天多,蒸发旺盛,故B项正确。

6.不少地区的水面蒸发量出现持续下降趋势,其原因可能是这些地区( ) A.大气湿度逐渐下降 B.水体面积逐渐减少 C.大气云量逐渐增加 D.大风天气逐渐增多 答案 C

解析 大气湿度下降、大风天气增多均会加大水面蒸发量,排除A、D两项;水体面积减小,干旱加剧,水面蒸发量增大,排除B项;大气云量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气温降低,导致水面蒸发量下降,故C项正确。

7.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面蒸发量呈下降趋势,这会使( ) A.区域水循环变活跃 B.空气水汽含量增加 C.农作物收获期提前 D.农业干旱得到缓解 答案 D

解析 水面蒸发量下降,区域水循环活跃度降低,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A、B两项错误;农作物收获期主要取决于热量条件,与水面蒸发量关系不大,排除C项;水面蒸发量减少,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农业干旱得到缓解,D项正确。

- 2 -

阅读资料,回答8~9题。

2007年9月15日是个打猎的好日子。令居住在阿尔卑斯山的猎手吃惊的是:一直以来穿过峡谷和河川的雪桥,现在消失了;阿尔卑斯山的长草带越来越高,动物们逐草而生,攀爬得也越来越高;曾经的冰雪地区,如今出现了冰碛和石头;古代地图说明“那里有很多冰川,没有人能到达”,而呈现在猎手眼中的却是一个大湖。气候改变就在身边!

——节选自《世界博览》

8.导致阿尔卑斯山猎手眼中的景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植被 答案 B

解析 雪桥消失、长草带越来越高、冰雪消融面积增大等,这些是阿尔卑斯山猎手眼中景象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充分表明当地气候在不断变暖,因此气候是导致这些景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9.资料中突出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 ) A.“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差异性 B.各要素间相互制约,体现复杂性 C.“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整体性 D.各要素间相互联系,体现稳定性 答案 C

解析 气候发生明显变化,导致阿尔卑斯山植被、冰川等要素发生变化,表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下图为自然地理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图所示内容体现了( ) A.植被高度变化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C

解析 图中景观在水平方向上由雨林过渡到冰盖,这主要是由热量条件变化造成的,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3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