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给美术课堂插上理想的翅膀

信息化教学给美术课堂插上理想的翅膀

我们当今的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就是信息时代,准确迅速地获取和处理信息是未来人类的必备素质。因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化和教育信息化程度。美术教学是推动素质教育的渠道之一,在教学中,注重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改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快速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适应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最大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把教师、学生、教学媒体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美术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说教式教学的做法,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角。不但改善了师生关系,而且使课堂活跃起来,促进了师生角色转换。我在给学生上色彩课的时候,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精彩的课件。讲冷暖色彩变化,把朝阳下美丽的花海(暖色调)和夏日蔚蓝的海天一色(冷色调)打在大屏幕上,旁边对应的是大片的红色块和兰色块。接着再展现以同一幅有森林高山的风景画,经历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时间变化,春天嫩黄的绿芽,夏日碧绿的森林,秋日金黄的树叶,冬天高山上纷纷扬扬的白雪,播放这些画面的同时,再配以优美的乐曲和精彩的解说。让学生陶醉在美妙的大自然中,感悟色彩变化的魅力。最后,画面上定格的是同一幅风景画中红、黄、蓝、绿四种色彩的覆盖效果,乐曲换成舒缓的轻音乐,教师及时总结色彩的变化规律,学生轻松快速地掌握了色彩的变化。这样把知识点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自始至终处于兴奋状态,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既克服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枯燥无味、死板单调的弊端,又实现了教学过程由“教”为重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确立,其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和发展,使“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真正落实得恰到好处。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激活内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根据调查表明:学生不仅希望教师运用多种教学媒体课堂教学,增强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更希望自己去动手、操作和运用,由于多媒体技术教育使教学过程形象、直观、生动,有效地激活了内因,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实现了向主动学习的转变。美术教学不但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更重要的是要他们去创造美。如上《美丽的风景写生》这节课时,我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发现美,感受美,小桥流水,春花绿叶,鸟语花香,山区美丽的风景就象一幅幅美妙的画卷印在他们的心间,使他们沉浸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这时我及时引导,让学生挖掘自然之美,带着极高的兴趣回到课堂,利用程序里面的画图,进行创作,学生胸有成竹,下“笔”如有神,随着鼠标的点击,一幅幅动人的风景画出现在面前。而且在颜色的变化、图形的大小上都能得心应手,随时调节,修改,都可以产生丰富多采的画面效果。画图里面的多种工具(铅笔、喷枪、板刷、橡皮)以及裁剪、重新组合等程序都是手工绘画所难以实现的,充分体现了它的方便快捷。如此而来,在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的课堂上,教师将更多的课堂空间时间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学习,通过人机对话,实现资源公享,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

而养成了想学、能学、学会、乐学的良好的习惯。

现代教育技术的科学运用,可以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营造美的气氛,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例如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多媒体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教学方式,把音乐、舞蹈、诗歌等同美术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营造美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欣赏《墨色交融的山水画》时,先在屏幕上打出大型有高山流水的自然风景,配以荡气回肠的古筝曲《高山流水》,随后显现的是一幅幅优雅空灵的山水画,再加上诗歌朗诵《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画还在,人来鸟不惊。”使学生陶醉在有声有色的诗意画中,最后学生在记事本上写下小论文,并插入自选风景画。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育技术具有的高密度、大容量的优点,以最快捷的方式传递信息,缩短教师讲授时间。增大授课比率,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使学生从手工作业中解脱出来,减轻课业负担。同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堂上,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自已支配,有机会去探索、去求知、去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其创新能力得以锻炼和培养,从而起到了“减负”不“减质”的效果,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总之,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化时代呼唤信息化教育,而美术教育作为传递信息的手段是培养学生进行美育提高素质教育的前提,促进智力又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将继续探索,不懈努力,将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手段、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落实到课堂教学改革中去,以推动我国的教育现代化进程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