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性教育渗透性研究-精选教育文档

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性教育渗透性研究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关于性的主要的生理知识应当在青春期以前,简明而自然地交给他们。”然而,性教育的主要途径并不是学校教育,只有很少的性知识来源于学校教育,而且教师在性知识的传播上并没有发挥其主导作用。[1]由此可见,我国在中学阶段,性教育?于灰色地带。与此同时,造成了高校性教育长期缺失。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坚持一元价值取向,并具有多样性。因此,大学生性教育应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主体内容之一;主导性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方向,而大学生性教育的内容、方式、目的、价值取向等必须服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两者相互渗透。

一、大学生性教育主体性与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含义 大学生应该通过性教育,使其掌握相关的性科学知识,切实维护性生理和性心理健康,促使性道德和性法制观念的确立,引导其学会调整性人际关系和指导大学生学会选择恰当的性态度、性行为,获得美好的爱情,从而建立幸福的婚姻和家庭,为自己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

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是一个系统,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和要求:首先,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取向;其次,从功能上讲,就是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

向作用;再次,从内容上讲,主要是通过目标、价值和趋势来主导;最后,从要素结构上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要素的主导性。[3]

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导思想因势利导地引入大学生性教育,才能使大学生性教育更加具有全面性、深入性和有效性。大学生性教育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之一,这样可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使其内容更具体,从而提升其针对性、有效性和感染力。

二、大学生性教育主体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 从上海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在1997年开展的调查可以发现,约69.7%上海未婚女青年承认在婚前有过性行为,其中有过婚前妊娠史的占39.9%。暨南大学于1997年针对广州八所高校开展关于“婚前性行为”的调查统计显示,接受调查的1136名对象中,有过性经历的14.1%。首都师范大学对30所大学的一万名在校大学生性行为观念进行调查,其中赞成婚前性行为的男生为57%,女生为26.7%。[4]数据表明,我国性教育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及自身因素等,这些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大学生性教育的缺失。 胡维芳等人提出高校性教育的内容应当包括生理学知识、解剖学知识、青春期性生理心理知识、性病防治知识、性道德教育、性别角色教育等;[5]蒋春雷等人将大学生性教育的基本内容概括为:科学的阐释性文化,塑造完整的人格、性伦理道德教育,

指导性权利和提升性法律意识,介绍国内外现代性文化,性传播疾病知识及性安全防御措施的教育;[6]刘红芬认为,大学生性教育应以性道德和性价值观教育为核心,从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等方面展开。[7]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国性教育以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性伦理教育等为主要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其目标与任务的重要保证。[8]其内容丰富,主要观点包括:“三要素说”(即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五要素说”(即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三义”(即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三德”(即家庭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五观说”(即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等。综观各种观点,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中都未明确提出性教育,而是隐晦的存在于心理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之中。正是由于政策性思想的偏颇,使得大学生性教育以一种隐性的形式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性教育的内容并未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内容。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在大学生性教育中的弱化 无论是“性善论”、“性恶论”、“无善无恶论”,还是“人的存在论、本质论、发展论”理论体系,这一切都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最终指向的主体是“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设定和过程的开展都取决于“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