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普通高中示范学校评估验收自评报告

承传创新 发展特色

努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风陵渡中学创建省级示范高中自评报告

风陵渡中学创办于1958年,1962改为民办公助中学,1970 年增设高中班,1976年定为高级中学,1978年被确定为地区重点中学,1983年被确定为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1986年赵村初中并入设立初中部,成为完全中学。2001年原阳城高中并入,2004年初中部剥离,成立为风陵渡开发区实验中学,我校又成为高级中学,现有52个教学班,2853名学生。有教职工216人,其中专任教师172人;达本科学历133人,占77.3%;教师中高级职称24人,中级职称58人,中高级职务的教师占47.7 学校教学区、运动区、学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四区分开,布局合理。总面积为139860平方米,生均48.9平方米;建筑面积42095.7平方米,生均14.7平方米;绿化面积30966.9平方米,生均10.8平方米;图书3万册,师生人均11册。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教室配有多媒体教学设施,建有校园闭路电视网络。建立学校网站(http://www.fldzx.com),加强对外交流。实验室、图书室为新建的标准化实验室和图书馆。另外,音乐、美术、农技、语音、微机等各室齐全,设备完善。校园净化、绿化、美化、教育化,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十八年来,我校共培养初、高中毕业生二万余人,遍布祖

国四面八方,为振兴中华,建设祖国而辛勤工作.在四十八年的育人历程中,在“关爱生命、注重实践、自主成长、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我校逐步形成了“真知、真情、真人”、“团结、奉献、实干、争先”风中精神,“求严、求实、求新”的教风和“自立、自治、自学”的学风。

多年来,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遵循“举素质教育旗帜,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办学目标;坚持既向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又为当地农村培养懂科学、会经营、留得住的高素质劳动者;坚持在基础教育中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坚持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以农科实验为主要内容的研究性学习;初步形成了既有升学预备教育,又有就业预备教育的综合高中办学模式。以其较高的教学质量,鲜明的农科特色,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使这所农村中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蜚声三晋,名扬华夏。《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山西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曾多次报道我校办学经验。原国家教育部长何东昌曾为我校题词:“创造升学不慌,种田不愁的农村教改经验的风陵渡中学一定会越办越好。”学校先后被山西省教育厅命名为“特色中学”、“文明学校”,被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表彰为“科教兴村先进单位”,被省人民政府表彰为“山西省教育红旗单位”、“山西省模范单位”。去年10月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表彰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一、立足三农,全员参与,承传科技创新特色

作为一所农村中学,我校始终以“为高校输送英才,为当地培

养新人”为己任,努力把学校办成培养“升学不慌、种田不愁、富有创新、服务三农”人才的综合高中。在四十八年坚持不懈开展农科活动的办学历程中,我们形成了“关爱生命、自主成长、创新实践、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承传着开展农科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办学特色。每学年开学之初,我们都要对新教师、新同学进行热爱农科创新实践的教育,通过入学集中教育、平时活动强化、创新比赛促进、制度规范约束,让每位师生都爱上农科创新实践,在全校形成了“爱农村、爱农业、爱农科”的良好传统。

早在建校之初,我校就把房前屋后角角落落的空地全部开垦,建起了占地25亩的小农场。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校师生在这片土地上开辟出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的育种试验田,培育出一批作物新品种的同时承担并出色完成十余项国家及省级试验课题。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校师生又建起以苹果树为主的果园及花椒树林带,进行了引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作物栽培管理及新技术、新产品施用实验。2004年,新校园建成后实现整体搬迁,我们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小农场,而且在新校园建设起新的育种、果树、花卉实验基地。不断发展的基地为农科实践为龙头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

从为填饱肚子开展农业生产到为“两高一优”农业发展进行作物育种,从单纯农作物育种到以农科实验为龙头多领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蓬勃发展,从仅有少数师生参加的课外兴趣活动到既有必修课又有选修课、有教材、有师资、有课时的全校师生参与的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