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期末语文试卷
命题人:
【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内容为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3.将试卷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的区域内,只上交答题卡和作文卷
【I】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一、现代文阅读(每题2分,共6分) 阅读下面论述文文段,完成1~3小题
题画诗和咏画诗
周金标
顾名思义,题画诗是题于画面之诗,诗情画意,相得益彰,这是狭义的题画诗。但“题”字亦有品评之意,后人在讨论题画诗时,较多使用广义的内涵,将品评画作之诗和题于画面之诗统称为题画诗,其实这是不妥的。确切地说,品评画作之诗应当称为咏画诗,它与题于画面的题画诗有诸多区别,不可不辨。
唐宋时期的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等,写作了大量歌咏绘画的诗作,沈德潜认为杜甫对题画诗有首创之功,他在《唐诗别裁集》中说:“(杜甫)题画诗开出异境,后人往往宗之。”但杜甫等人的诗歌并未真正题于画面,只是咏画诗。现存题画诗真迹最早的大概是宋徽宗赵佶的作品,其《芙蓉锦鸡图》《腊梅山禽图》空白处各题有绝句一首,但这在宋代也是偶一为之罢了。文人画兴盛于元代,文人而兼画家,自画自题,题画诗随之而兴。唐宋以来诗画分途的局面,在元代尤其是元末彻底改观。到了明清,题画诗进入繁荣期,几乎是无画不题,数量之多,远超唐宋。
咏画诗一般采取尊题手段,赞美画作,以逼真传神为最高境界。杜甫咏画就常常以画为真,疑画物为真物,又用真物衬托画物,渲染画物的逼真效果。如《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悄然坐我天姥下,耳边已似闻清猿”,这种手法为后人继承,如黄庭坚《题宗室大年画二首》其二:“水色烟光上下寒,忘机鸥鸟恣飞还。年来频作江湖梦,对此身疑在故山。”也是疑画作真,忘情赞美。
咏画诗一般从画外入题,逐渐过渡到画面,表明观画缘起和自己的观众身份,否则显得突兀,易致读者茫然不知所云。如杜甫《画鹘行》“高堂见生鹘”,苏轼《王维吴道子画》“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等,或开门见山,或旁敲侧击,亮出自己观画者的身份。此后对画面或作精细描写,或作概要提示。而题画诗直接题于画面,两者水乳交融。
咏画诗和题画诗一般均描写画意,借画言志,但在内容方面有所不同。题画诗一般负有解说或伸展画意的任务,这是题画诗的天职,也是其天然局限,有点类似命题作文,无论如何超脱,却不能天马行空,离题万里。而咏画诗没有如此顾忌,诗人往往尽情挥洒,既可在空间上“视通万里”,亦可在时间上“思接千古”;既可全篇照应画面,亦可随心所欲,“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这种优势是题画诗所不具备的。如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一则从画面引申出“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朴素哲理。一句话,咏画诗只是借他人之图画,抒一
己之怀抱。而题画诗在于谨守本分,老老实实为画面添彩,且多数题画诗又可以补充并深化画面的意蕴,郑板桥自题《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内容已大大超越画意。
从篇幅看,咏画诗海阔天空,篇幅不限,如杜甫咏画诗多长篇七古或歌行。而题画诗则强调“不侵画位”“不伤画局”。传统文人画在创作伊始就要考虑留白,“留白”既是“知白守黑”的需求,也是方便自己日后有感而题,或是考虑他人或后人收藏时的题跋和钤印。而传统画的留白大小和位置,决定了题画诗一般不可能是长篇大作,即所谓“客不欺主”也。所以明清时期的题画诗大多为绝句或短诗。
(摘编于“中国青年网”,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者多将题画诗和咏画诗混为一谈,而作者认为,两者有诸多不同,需要好好分辨。
B.题画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开始诗画分途,直到元代文人画兴盛后,诗画分途情况才改观。 C.咏画诗为了尊题赞美画作,所以都要采用衬托手法,以观者的感受来衬托画面的逼真。 D.文章主要围绕“咏画诗”和“题画诗”的不同来论述,但并不否定两者也有相同之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先驳后立,明确了中心论点,在结构上起到总领全篇的作用。 B.文章使用举例、对比、引用和比喻论证等手法,条理清晰,论证充分。
C.现存题画诗真迹最早的大概是宋徽宗的作品,所以说杜甫对题画诗有首创之功是错误的。 D.文章细说题画诗和咏画诗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有力地证明全文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咏画诗在时间、空间上可尽情挥洒,不受拘束,没有题画诗那么多顾忌。
B.咏画诗要从画外入题,逐渐过渡到画面,题画诗则一般负有解说或伸展画意的任务。 C.文人画考虑留白,是为了方便自己日后有感而题,或是考虑他人或后人收藏时题跋和钤印。 D.题画诗在篇幅上一般都要遵循“客不欺主”的原则,以免“侵画位”,所以都比咏画诗简短。 二、语言实际运用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一支军队只有指挥体系健全顺畅、全体将士,才会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中国古代军事家高度重视军队组织和指挥系统的建设,其中就包括金鼓制度的建立和训练。但是,由于古代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使许多人形成了中国古代军队作战时似乎只有进攻和后撤两个指挥信号。在一些_____________的影视作品里,中国古代军队作战很像散漫的武装游行:一大批毫无组织纪律性的战士在各种乐器的伴奏下前行,等贵族车战或骑兵将领对决分出胜负后,所有人一拥而上或一哄而散。在这些作品里,大批步兵只是作为战争的陪衬而存在,金鼓制度_______________。( )。不说别的,古代军队中单是鼓的使用就非常繁杂,传递着丰富多样的指挥信息,比如通过鼓的大小和音调不同体现指挥号令的级别,通过击鼓的不同频率来指导不同的进攻速度,用不同的击鼓次序指挥不同的兵种,如此等等,_________________。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令行禁止 粗制滥造 形同虚设 不一而足 B.令行禁止 粗枝大叶 徒有其名 不一而足 C.雷厉风行 粗枝大叶 形同虚设 不胜枚举 D.雷厉风行 粗制滥造 徒有其名 不胜枚举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古代小说中经常出现“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使许多人形成了中国古代军队作战时似乎只有进攻和后撤两个指挥信号的印象。
B.古代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击鼓进军”“鸣金收兵”,许多人形成了中国古代军队作战时似乎只有进攻和后撤两个指挥信号的印象。
C.古代小说中经常出现“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使许多人形成了中国古代军队作战时似乎只有进攻和后撤两个指挥信号。
D.由于古代小说中经常出现“击鼓进军”“鸣金收兵”,许多人形成了中国古代军队作战时似乎只有进攻和后撤两个指挥信号的印象。
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然而,古代军队的金鼓制度绝非如此,这需要我们仔细考察一下历史事实。 B.然而,历史事实绝非如此,这需要我们仔细考察一下古代军队的金鼓制度。 C.而且,训练一支具有完善指挥体系、战斗力十足的军队,金鼓制度不可或缺。 D.而且,金鼓制度不可或缺,这正是出于古代将领对完善军队指挥体系的考量。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沏茶(qì) 雕栏玉砌(qì) 博闻强识(zhì) 锲而不舍(qiè) ....B.撙节(zǔn) 折冲樽俎(zūn) 否极泰来(pǐ) 夙兴夜寐(sù) ....C.淬火(cuì) 荟萃(cuì) 犄角(jǐ) 掎角之势(jī) ....D.蛟龙(jiāo) 矫揉造作(jiǎo) 孺子(rǔ) ...8.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鱼龙潜跃 渌水荡漾 丘峦崩催 云霞明灭 B.松下清斋 杜郎俊赏 豆蔻词工 煮琴烧笋 C.胡马窥江 洞天石扉 摧媚折腰 列缺霹雳 D.鸿雁长飞 舐犊情深 山盟海誓 熊咆龙吟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登岳阳楼》一诗是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冬,自公安到达岳阳后,登岳阳楼有感而作。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丽, 。 , 。 , , 。 ①但主要还是有诗人的思想感情做基础 ②才能与浩瀚壮阔的洞庭湖景色交融成一体
相濡以沫(r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