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政策”课程论文(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班级:09会计学 学号:2009118123 姓名:吴丹
论我国大学实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摘要:阐释通识教育概念;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现状,进而论述我国大学实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提出我国实行通识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 通识教育
教育从来都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教育问题已逐渐成为中国当代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通识教育以其理念、内涵与模式的先进性日益引起人们的思考与关注。大学生作为国家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对其进行通识教育显的愈来愈重要。
一、全面理解与把握通识教育
(一)、通识教育的概念。
通识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演变着的概念。
著名的教育管理与教育研究者庞海芍认为:“它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它既是面向所有人的教育理念,更是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其次,它也指教育的内容,即为实现通识教育目的的那部分内容;最后,还是一种教育模式,是体现通识教育理念,实现通识教育目标并有相关制度保障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台湾著名学者黄俊杰教授则提出“通识教育是一种建立人的主体性并与客体情境建立互为主体性关系的教育, 也就是一种完成‘ 人之觉醒’的教育。” 其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 即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 而不仅仅是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专精型人才。 (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是为学生从事某一领域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做准备的高等教育,而通识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总体发展,是一种“全人的教育”。但通识教育并不是排斥专业教育,一定意义上讲,通识教育包含了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生活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专业教育更侧重于掌握某一方面的技能:可以说,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补充与延伸。因此,通识教育是比专业教育更加综合的教育形式。
二 我国大学实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一)我国目前教育现状
(1)我国教育功利化严重,人文素质教育与德育“遇冷”。
大学教育的功利性太强,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教育目标纷纷向市场需求方向调整。如近几年来,大学中掀起了一阵“考证热”。在校大学生有的读英语培训班,准备考托福雅思;有的准备注册会计师考试,司法考试,或者公务员考试;还有的忙着计算机等级考试。然而,那些注重培养大学生理性思维与人文素养的学科却乏人问津。更为严重的是,有些高校的管理层也认为学那些东西没有用,学生们只要掌握了专业的技能,拥有了相应的含金量较高的证书便可以高枕无忧的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因此,大学教育甚至被戏谑的说成为“考证教育”。
(2)大学课程的设置不尽合理。
我国大学过分强化专业教育,缺乏健全人的基本素养教育,忽视通识教育。例如,现在高校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文、理科资源的分配过度不均,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严重失衡。 对于理工科而言,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是薄弱环节。学生文化陶冶不够,人文素质不高。而对文科学生的培养而言,自然科学的培养同样也十分薄弱。有些偏文科院校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文科思维与能力,忽视对学生的科学素质与素养的培养;还有些偏理科的院校只注重理科思维,忽视人文素质教育
(二)大学生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著名学者杨叔子曾指出:“我们的教育失去了人,忘记人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就失去了一切。”
(1) 实行通识教育是满足经济全球化对综合性人才需求的需要。
当今科技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不断发达,全球化和国际化日益加强,社会的快速进步使得单纯的专业性人才已经不再符合其发展需要。另外,现代科学的重大进展越来越需要多学科的相互借鉴与支持,现代科学呈现出综合化趋势,即使从事专门领域的研究,也需要广博的知识为后盾,因为一个问题可能需要多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因此,实施通识教育,不仅是要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眼界,更重要的是综合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
(2) 实行通识教育是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相对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有很多优势。通识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独立思考、如何独立学习、如何分辨是非;使学生变得更加智慧,聪明的应对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大学生想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要掌握扎实的知识基础,广泛涉猎各种学科。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2002年5月14日在北京大学以“什么是一流大学的特色”为题的讲话中指出:“让我对知识进行一个总的评价,这就是,你根本没有办法说出最有用的知识是从何而来,你无法预测它来自何处;你也无法设计一些程序来找到最有用的知识形式是什么。……正因为我们不能预测到哪一类的知识会对我们的社会做出巨大贡献,我们才能有信心地预言,新知识、新观点、新方法和聪明的想法对我们的未来是很重要的。”可见通识教育的重大意义。
(3)实行通识教育是我国现行教育现状的必然要求
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下存在着诸多问题,使得大学教育由原来的重视专业教育转变到通识教育变得刻不容缓。在社会的实践中我们看到,大学培养的人中有许多都正义感、责任感淡化,是非混淆,道德素质低下;有许多动手能力弱,不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缺乏创新精神。大学应经逐渐失去了他应该发挥的作用。所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必然要迎来一次深刻的变革。
三 我国通识教育的实施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一)、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来自于国外资本主义国家,我们在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注重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如我国的文化发展状况,我国学生的情况等来开展。 (二)注意“通专结合”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出素质全面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通识教育培养基本素质,健全基本人格,锻炼基本能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人”;专业教育帮助学生掌握专项技能,帮助学生在通识基础上再提升一个档次。如此造就的人才才能过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在社会中发挥其精英力量。因此,通识教育是基础,是前提;专业教育是通识基础上的知识掌握的深化,要培养创新型高级人才,两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黄俊杰.全球化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旁海芍.通识教育:困境与希望。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杨叔子. 现代高等教育:绿色·科学·人文 .高等教育研究,2002,
韩水法.牵一发而动全身 .读书,2003,
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