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

离线作业考核

《人格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

答:(1)人格的结构性(2)人格的整体性(3)人格的稳定性(4)人格的独特性(5)人格的社会性

2、简述弗洛伊德对人格动力的看法。

答: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动力源自于人自身的本能和焦虑。本能是来自生物体内部的一种 固有的驱力,本能分为两类: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焦虑是一种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惊恐等交织在一起的情绪体验,当本能需求无法在现实世界获得即时的满足,那么个体便会产生焦虑体验。焦虑本身会起到一种动力的作用。同时,焦虑也起到对人的行为的控制和引导作用。

3、简述埃里克森提出的“自我同一性”内涵。

答:本质上,它是指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感,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 (1) 最基本的层面,即ego -identity ; (2) 个人同一性; (3) 社会同一性。

4、大五人格特质的内容。

答:(1)开放性: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商等特质; (2)责任心:显示了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审慎、克制等特质; (3)外倾性: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 (4)宜人性:具有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 (5)神经质:具有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举例说明如何帮助儿童形成自我效能感?

答:一、幼儿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班许多儿童的自我效能感比较低,他们在选择任务目标时缺乏足够的勇气,在困难情景中缺乏坚持性,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必要的主动性。他们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缺乏信心。在同伴或老师面前不敢大胆的表现。对此,我们通过家园合作互动方式来提高幼儿自我效能感,首先在幼儿园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让幼儿通过各项活动认识自己的长处,承认自己的优势所在,增添幼儿的信心,使用强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

2.班级故事、诗歌比赛的进行,给孩子创建表现的舞台,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让幼儿相信自己的表现。发展幼儿语言智能。同时利用环境资源给孩子一个轻松的愉悦的环境,如在教室墙面的布置上给幼儿一些图文结合的卡片。在环境中潜移默化的让幼儿感知。

3.设立相关区域,如:智力角让孩子玩五子棋和走迷宫,自己设计车道等,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操作和使用,发展幼儿语言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并为幼儿创建相关环境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轻松掌握知识技能。

4.提供多样的环境刺激,让每个儿童有充分的机会表现自己,发现自己独特的兴趣和能力并使其有所发展。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最感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并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一个高处,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 二、家园互动方面

1.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制定培养方案,有针对的与家长熟悉交流在家情况。

2.及时的召开家长会议,讨论孩子的成长表现,家长的要求,教师综合评价和分析每个幼儿与家长商讨培养方向。在幼儿健康领域得以发展。

3.多举行亲子活动,要求孩子在亲子活动中用语言和行动来表示自己的爱,学会与人分享快乐。亲子运动会的召开,使孩子的运动智能在日常的训练之中充分得以展示,增加幼儿的自信心.集体荣誉感和协作精神。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不可能没有任何天赋和才能,以致于没有可能在生活中表现自己。”我们应相信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之处,给予每个儿童积极地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形成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客观评价,从而建立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2、举例说明马斯洛需要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1)生理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行的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3)感情上的需要

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4)尊重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以西游记人物为例:

1.八戒是生理需求,激励八戒向前的因素主要有:食物、性…… 2.沙僧是安全需求,激励沙僧向前的因素主要有:安全、秩序、自由; 3.白龙是社会需求,激励白龙向前的因素主要有:友情、归属;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