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生对“用意不用力”的讲解

王培生对“用意不用力”的分析

太极拳是内功拳的一种,又是意拳,拳谚云“内功拳首在练意”。随着练拳时间的延长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有人便会提出什么是太极拳的意识、什么叫用意不用力、怎样加强意识练习、怎样才能用意等等一些有关太极拳的意识问题。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 意识问题是太极拳的首要问题,所有太极拳理论无不强调以意领先以及意识的存在重要性。

第一,什么是太极拳的意识

意识就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那么,什么是太极拳中的意识呢?顾名思义,就是在练拳时头脑中没有任何思想杂念,即在未动之前,用感觉思维的心理过程,想动作的要领、方法及动作运行的轨迹。前一动作开始后,随着运动而思考下一动作的开始、发展和结束。这样周期性地进行下去,直至练拳停止。这就是《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的“先在心,后在身”。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就是用意识蓄养精神来引导动作,但切忌把意识贯注于呼吸或劲力上。如果把意识作为呼吸的途径,想呼就呼,想吸就吸,这样就会出现动作凝滞,不能获得吸则拿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也放得人出的较高技击效果。如果把意识放在劲力上,有意识地去用力,就会造成动作僵硬。从中医角度来说,就是周身气阻不通,就会出现病变。所以说:“切记不可用力,不可尚气,以致有气者无力,无气无力者纯刚。”太极拳的意识就是把动作的方法要领潜藏在脑子里,然后通过大脑的感觉思维恰如其分地反映到肢体上。正是“以意领先,先在心,后在身”。古今的太极拳理论都非常重视和强调意识问题,在太极拳中一切要求以意领先。所以我们必须加强意识的培养,使太极拳的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第二,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作用可以从两方面来谈。从健身的角度看,太极拳治疗疾病的效果很大,这已是实践证明了的,这里不一一赘述。在太极拳运动中,因为大脑神经都集中在动作中(意识引导动作),运动神经的兴奋性高并且压倒疾病的神经兴奋性。久而久之练习,机体内病神经的兴奋性被驱逐、被抑制,所以疾病的活动范围逐渐缩小。太极拳运动除肢体活动外,最重要的是使神经系统得到锻炼。神经系统除了有运动感觉机能外,还有所谓营养机能(营养神经),影响的机能内的新陈代谢时调节各个组织和器官的营养,对于机体的活动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神经系统这一机能在运动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在运动时身体的机能旺盛,这就更需要加强所有器官和系统的营养,使组织以及周围环境间化学变化和新陈代谢得到增强。

太极拳治病和健身之所以有显著作用,就是意识与动作相结合的练法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可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性刺激和积极的训练,有助于使被疾病兴奋所抑制或衰退的功能重新得到兴奋,从而调节各个系统的功能达到治病、健身的目的。

从技击意义来说,意识的存在与否,关系到双方胜败的生死问题。在练拳时,要有意识地假设与对方准备交手时先至对方,每每在盘架后,全身血藏循环加强,局部皮肤时常有小虫缓缓爬行之感,手指肚有细汗微微渗出。-这些现象就是“以意领先,以意运臂,以气贯指”。以意领先的主要作用是使竞技中肢体(接触点)感觉更加灵敏,从而使“后人发,先人至”获得成功。另外,在推手中如果准备发放者的意识深而远,就能准而狠地将对方发放出丈外。然而,具备了一定的身体条件而没有进攻将对方打败的意识,那也是无济于事的,所以太极拳的意识所在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如何用意识指导实践

前边已经讲过什么是意识,那么如何用意识指导实践呢?先不妨从外因到内因由表及里地建立所意识部位的意识感觉,做一些进行放松的意识练习。例如:甲方对乙方进行语言刺激的意识练习,乙方随意站立听到甲方的语言,进行自我暗示,甲方用诱导性语言刺激是:两脚开立一两目微闭一两肩放松一两肘放松一手腕五指自然放松一涵胸收腹一臀部内敛一腰胯放松一两膝自然伸直。这样往返1—2次使乙方进入安静状态,并使其有前后摇晃之感,这就达到了周身放松、不偏不倚的目的。在诱导性语言刺激中声音要柔缓,速度要稍慢一些。这样通过外界诱导性语言刺激训练,对自己内意识形成的过程还必须在练拳中逐渐强化,使其形成“自动化”,在懂得了太极拳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用意识引导动作。譬如:太极拳预备势是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垂于体侧,头正、眼平视,这仅仅是外形的要求。而意识的要求则是从上到下用意识来蓄养精神,下颔微收,虚领顶劲,沉肩坠肘,指松如戳地,两臂微微内合,胸肌松弛,不要挺胸努气,能涵胸自能拔背,做到脊背舒展自然腰胯放松,裹裆溜臀,尾间中正,两膝自然伸直。通过自上而下的意识引导,使其周身放松,轻灵、敏感能力增强。在盘架子过程中,时时处处也能用意识来暗示自己。

从身体内来讲,全身放松,气沉丹田,时刻都在蓄劲,含有技击的意念;从外形来看,动作轻松,变化圆转自如,精神内敛,稳如泰山。盘架子中努力做到有人若无人,无人人打影。相反,如果没有意识的引导,盘架子中就会出现盲练,失掉了拳架中一招一势真正的技击意义,精神萎靡,似如木鸡,动作形式化或动作与意识无关,出现轻飘浮散或是动作僵硬,若牵一发而全身皆动的现象。故此,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全身松开,以意运臂、以气贯指,这样久久练之才能达到“意之所至,气即至焉”。也正像拳谚所说“意到则气到,气到

劲自到”。

因而,练习太极拳从始至终必须思想集中,用意达身不滞心,以心至身,这样不断地强化自己内意识,久而久之,练习自如,意到身到劲自到,粘之则发。 第四,怎样进行意识练习

太极拳的动作在意识引导下进行,也就是在大脑的支配下活动。但是怎样才能进一步的加强意识,使其真正符合“意动身随,势势存心揆用意”的练拳原则,我们不妨从动静的两方面来练习。

(一)桩功——站桩。站桩就是没有一招一势的活动形式,是一套固定不动的拳架子。练习时就是从拳路中随意拿出一个动作,摆好姿势,固定不动,用意念指导动作。如左“抱七星”,左臂前伸,右臂轻轻扶按在左臂上竖顶,胸涵而不缩,扩大胸围,两肩微向内扣呈圆背,溜裹臀部,使力量全部下达到支撑腿上。这时试想是否做到上肢松劲,上体涵胸拔背,上下贯串一气,尾闾中正神贯顶。此时应把意识集中到左臂上,胸中感到豁然宽广,视野扩大,好像胸有成竹,随时都有不粘则罢,一粘即发的思想意识。这样的练习一则提高意识的能力,二则增强了下肢力量,使其在盘架子中周身松沉。

(二)专门性练习。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有它的技击意义,在推手或盘架子中,如果用意浅或丢掉深而远的意识指导,就会出现欲发(放)而发(放)不成,或者只是肤皮蹭痒,打不中敌方,所以要用意养蓄精神意识来引导动作。在初学太极拳时,因为不懂技击的意义和方法,故此要结合套路中的动作培养自己的意识,也就是在未动之前先想动作,随之,运动之后边做边想下一个动作。譬如做倒撵猴时,在未推掌之前,先想推掌动作,随之、再做推掌动作,又在推掌开始时想下一个倒撵猴的动作,由虚到实,由左到右,这样连绵不断地想与做相结合,就把意识与动作结合起来,使意、气、劲三者合而为一。

随着动作的熟练,用意也就能逐渐细致起来,随着动作的变化而不断使意识深刻化。用意识指导手臂和各个部位的着力点(接触部位),逐步做到以意运臂。在这个基础上练拳时,要结合技击方法用意,要像拳谚所说:“有人若无人,无人似有人。”进行假设性而含有技击意义的练习,根据技击技术的原理,用意识引导手臂的各个着力点的转换,全神贯注,以意领先,这在太极拳推手中是十分重要的。

太极拳经说: “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这就是说,气的隋性未免还是大,不如意的灵活。意的灵活性究竟有多高呢?可以说几乎可能无穷之大,因为它的隋性几乎可能等于零。所以说太极拳最着重的就是虚实的变化,每一动都要有虚实,一处有一处的虚实,处处总有一虚实。虚实的变化都是通过意识的转换,即有意所注者为实,否则为虚,此时之虚并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