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句入文(教案)

春风化雨千山翠,妙句入文神韵来

教学目的:提高对诗词的分析感悟和概括能力,并将其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 教学重点:如何将诗词融入写作,使之有意蕴,有内涵。 教学过程:

一、课题阐释

古人有诗云“春风化雨千山翠”,展示了一幅春风吹拂,春雨如丝,青山着翠的清新景象,引人浮想,可谓妙句。最妙处就在一个“化”字,显示了造化之奇,无“化”,那么大自然只会是面孔呆板了。

其实作文也是如此,多一点“化”便会新意层出,风光无限,这就是化用诗句。我国是古诗文的国度,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宝藏,名篇名句脍炙人口,恰到好处地使用它们,能更传神、凝练地表情达意,增添文章的典雅,秀出自己的风采,从而更容易得到阅卷语文老师的赏识,激发他们感情上的共鸣。

二、精段导读: 学生齐读,感受文章飞扬的文采

1、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 -------高考优秀作文《寂寞的意韵》

一段之内五处引用诗词名句,以次作为文章情感和义理的载体,让“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文章底蕴厚实,充满典雅蕴藉的诗意和丰富的人文气息。

2、古往今来,因感情亲疏而导致错误事物认知的事例不胜枚举。李牧一心为国,“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可谓战功赫赫,却因赵王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最终葬送了赵国大好江山。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却因对马谡过分信任而误下军令,失去街亭,从而导致“出师来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惨淡结局。李白才气超人,“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却因唐玄宗的疏远而一生漂泊,壮志难酬……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亲疏引起的。。

诗词名句融入事例之中作为论据,有力支撑论点。

小结:上面两段文字撷取六句古诗,有隐约之美,有朦胧之美,还有婉约之美,为表现主题作了很好的铺垫,而且风流华美,读来满纸花色蕊香,令人折服。其成功在于引用或化用诗词。所谓化用,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我们作文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

三、典例探究

第一个层次(初级):直接引用。

练习1:面对国家危难,心系社稷苍生,无数志士仁人做出了他们的回答: 杜甫的回答: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陆游的回答: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文天祥的回答: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 自写一句) 示例: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鲁迅 我以我血荐轩辕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曹植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蔺相如 先天下之急而后私仇也

陆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第二个层次(中级):诗句后面有一定阐述(或解说)。

范例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试问,哪一种语言有这样灵动的气韵?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试问,哪一种语言有这样绚丽的色彩?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试问,哪一种语言有这样恢宏

的气势? -----《打一场母语保卫战》

开头巧用《诗经·卫风·硕人》以及杜甫《绝句》和曹操《观沧海》的诗句构筑反问及排比句式,指出汉语的灵动的气韵、绚丽的色彩和恢宏的气势,一气呵成,入题神速,引人注目。

范例2:生命有时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无奈,但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

生命有时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窘,但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与乐观!

练习2:仿照以上形式(引用+阐述),以“信念”为主题写一段话。

信念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决心;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执着;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气魄。

练习3: 仔细揣摩划线句子的特点,仿写两个句子。((名人+名句+名德)

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骨气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不羁;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刚强不屈;骨气就是叶挺“人的身躯怎能从狗的洞子爬出”的凛然不惧。 练习4: 写一段话,引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生料无) 提示:这是作者未来的理想,大意是说:实现我理想的那一天会来到的,我将大显

身手,大展宏图。这种心境,是古代士大夫所常有的,而以李白来说更为突出。引导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教师重点讲解运用联系学生和当今社会实际,为了美好的未来,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远大抱负,表明自己的决心,同样可以运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范例1: 这条人生路上有太多的荆棘。 这条人生路上有无尽的辛酸。这条人生路上有背叛,别离,甚至死亡。 但请记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范例2: 也许我们的一生会遇到无数风险,经受许多磨难,但我们要有向大海发难的准备,向巨浪叫板的勇气。只有征服了大海、征服了巨浪,才征服了困难、征服了自己。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学生动口积累:

1、语文是一部历史片,带着我穿越时空,驰骋古今。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我读出了屈原对亡国的无奈;从“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我读出了岳飞对复国的渴望,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我读出了文天祥的视死如归。 2、“翻开那绵长的历史卷轴,映入眼帘的一位位名人志士,几乎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才取得了令人仰止的卓越功绩。诗仙李白面对自己的人生曾有过迷茫与困惑,但其能重新树立对自己前途的希望,才写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千古绝唱,这不禁使人感到无限的振奋。继续向前追溯,回到越王勾践的身旁,我体会到了他那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正是这种希望鼓励着他卧薪尝胆,肯于寄人篱下,最终凭国人的力量,‘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坚强信念,成为了春秋五霸中的最后一位霸主,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一席。”(《希望是力量之源》片段)文段所引用的两个名句,都能充分论证“希望对于人生的重要作用”这一观点,富有文采和说服力。 方法小结:作者只借用了原诗的\形\,未用原诗之\神\,将诗词赋予新的含义,我们称这种方法为“直接引用赋新意” 第三个层次:化用古诗文。 词句重组、画面想象 示例1: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这里分别化用了古人诗词,恰到好处,增强了句子的意蕴。 示例2:1、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

2、那探出墙头的一抹杏花红,可知园外春意亦正浓。

3、夕阳映红的古道上,斜长的一抹,是被西风吹瘦的马的影子。 练习5:化用诗词一句话

亲情是慈母手中密密缝着的针线;亲情是独在异乡的游子倍思亲人的感叹;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