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题1分,计20分)

1、目前国内研制的二大类缓效氮肥是(合成有机氮肥 )和(包膜氮肥 )。 2、玉米白芽症是缺乏元素(锌 )。

3、需硫元素较多的作物主要有( 十字花科)科和(百合科 )科。

4、尿素最适宜作叶面喷肥,因为尿素具有(分子小易透过膜 ),(中性有机分子不损伤叶片 )(湿润叶片时间长 )等优点。

5、具有调节原生质胶体水和度的主要营养元素是(钙 )和(钾 )。

6、磷肥按其溶解状况可分为(水溶性 ),(弱酸溶性 )和(难溶性 )。

7、在堆肥过程中,初期要创造较为(好气 )的条件,为(升温 )并(分解 ),后期要创造较为(厌气 )的条件, 利于(保肥 )和(腐殖质形成 )。 8、新开垦的沼泽土最易缺乏元素是(铜 )。

二、选择(每空1分,计10分)

1、下列哪种元素对水稻有特殊作用( B ) A、钠 B、硅 C、钛 D、钴 2、下列哪种肥料是生理酸性肥料( C ) A、 尿素 B、硝酸钠 C、硫铵 D、硝铵

3、水稻移栽后返青慢,出现僵苗是缺少元素( A ) A、硫 B、氮 C、钙 D、锰

4、在哪种PH 条件下,土壤磷不易被固定( A ) A、 B、 C、< D、>

5、施用哪种氮肥最易引起土壤板结( C ) A、尿素 B、碳铵 C、氯化铵 D、硝铵 6、小麦不稔症(不结粒)是缺少元素( A ) A、硼 B、锌 C、铁 D、钼

7、 作物幼叶粘化,弯曲是缺少哪种元素(A ) A、钙 B、钾 C、硫 D、镁

8、下列哪种肥料是生理碱性肥料( B ) A、 尿素 B、硝酸钠 C、硫铵 D、硝铵

9、 秋季秸秆还田配合施用哪种氮肥效果最佳( D ) A、硫铵 B、尿素 C、硝铵 D、石灰氮 10、甜菜心腐病是缺乏元素( B ) A、镁 B、硼 C、铁 D、钠

三、解释概念:(每题3分,计24分)

1、 晶格固定态铵;被2:1型粘土矿物所固定的矿化铵和施入的铵

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时对作物生于影响最大的时期 3、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数量最少的养分控制

4、玻璃微量元素肥料;将玻璃与微素共同熔融,然后磨成的粉末物 5、混成复合肥;几种单质肥料机械混合而成的复合肥料

6、离子间的拮抗作用;在溶液中一种养分的存在抑制另一种养分的吸收

7、磷的等温吸附曲线;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磷与其接触的液相磷,在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所存在的磷浓度间的关系曲线

8、根外营养; 植物通过叶部吸收养分进行营养的叫做根外营养

四、简答题:(计26分)

1、铵态氮肥深施为什么能提高氮肥利用率? (5分)

土壤对铵的吸附,减少氨的挥发和硝化作用,防止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脱氮,深施有利于根系下扎,扩大根的营养面积,深施有利于增加铵在土壤中的扩散面积,增加根的吸收机会。 2、土壤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及影响因素? (5分)

截获,质流,扩散。氮主要以质流为主,磷和钾以扩散为主。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养分浓度和土壤水分含量,浓度高时根系接触到的养分数量多,截获多;浓度梯度大,扩散到根表的养分多;水分多是水流数度快,浓度高单位容积中养分数量多,质流携带的养分多。 3、复合肥料的发展趋势。 (5分)

发展养分含量高的多元和多功能的复合肥;加工简单,成本低的液体复合肥;减少损失与固定的缓效 4、根际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为什么高? (5分)

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等物质可增加难溶性物质的溶解度;根际有较多的能源物质,使根际微生物活性较高,有利于难溶性养分的释放

5、简述钾肥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的主要功能。 (6分)

钾能够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和度,减少水分的散失,调节气孔开闭,有效用水,增强作物的抗旱性;促进光合作用,增加体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提高作物的抗寒性;使细胞壁增厚,提高细胞壁木质化程度,并能减少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强作物抗病和抗倒伏的能力

五、论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

1、以过磷酸钙为例,说明磷在土壤中的固定机制。

当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水分不断从周围向施肥点汇集,过磷酸钙发生水解和解离,形成一水磷酸一

钙饱和溶液。使局部土壤溶液中磷酸离子的浓度比原来土壤溶液中的高出数百倍以上,与周围溶液构成浓度梯度,使磷酸根不断向周围扩散,磷酸根解离出的H+引起周围土壤PH下降,把土壤中的铁、铝、钙溶解出来。磷酸根向周围扩散过程中,在石灰性土壤上,发生磷酸钙固定,在酸性土壤上发生磷酸铁和磷酸铝固定。在酸性土壤上水溶性磷酸还可发生专性吸附和非专性吸附 2、论述种植绿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高土壤肥力,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的含量并能更新土壤有机质;绿肥作物根系发达,可利用难溶

性养分,从土壤深层吸收,富集和转化土壤养分;能提供较多的新鲜有机物与钙素等养分,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

2)有利于水土保持,绿肥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覆盖度大,可减少径流,保持水土。

3)促进农牧结合,绿肥大多是优质牧草,为发展畜牧业提供饲料,牲畜粪肥可为农业提供有机肥源,提高土壤肥力。

植物营养学试题(7)

一、解释概念(每题4分)

1. 归还学说:为保持地力,应向土壤中归还被植物吸收的元素; 2. 根际:根周受植物生长、吸收、分泌显著影响的微域土壤; 3. 硝化作用:铵态氮在微生物等作用下被氧化成硝态氮的过程; 4. 质外体:细胞膜以外的植物组织的连续体;

5. 作物营养临界期:植物生长过程中对营养失调最为敏感的时期。

二、填空题(每题1分)

1. 钼在植物体中是 (硝酸还原酶) 和 (固氮酶) 酶的组成成分,所以 (豆科) 作物缺钼受影响最为明显。

2. 矿质养分在 (木质部) 的运输是单向的,而在 (韧皮部) 的运输是双向的。两部分之间的养分主要靠 (转移细胞) 来沟通。

3. 许多酶都含有微量元素,例如细胞色素氧化酶含有 (Fe) 和 (Cu) , 抗坏血酸氧化酶含有 (Cu) ,硝酸还原酶含有 (Mo) ,而碳酸酐酶却需要 (Zn) 使之活化。

4. 在磷肥鉴定中,pH值是常用指标之一,过磷酸钙一般呈 (酸性) 性,钙镁磷肥呈 (碱性) 性,而磷矿粉呈 (中性至微碱性) 性。

5. 某一复合肥料含N 20%、含K2O 15%、含B 2%, 那么它的表达式为 (20—0—15—2(B)) ,它属于 (二元) 复合肥料。

6. 指出下列营养病害是缺乏何种营养元素,水稻缩苗病 (Zn) ,苹果苦痘病 (Ca) ,甜菜腐心病 (B) ,苹果黄叶病 (Fe) 。

三、简答与计算(每题5分)

1. 试分析土壤条件与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关系。 ① 土壤pH值: 高低两个方向 ② 土壤Eh值: 变价元素铁、锰,磷 ③ 土壤有机质: 螯合作用--金属微量元素 ④ 土壤水分状况: 养分移动性

2. 土壤中硫的来源有哪些? 什么地区易发生缺硫? ① 来源: A 降水 B 含硫肥料 ② 缺硫地区:A 土壤全硫含量低 B 远离含硫工业区

C 长期不施含硫肥料, 如过磷酸钙 3. 钾对增强作物抗性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其作用原理是什么? 抗旱、抗寒、抗倒伏、抗病虫 抗旱: A 气孔调节 B 渗透调节 抗寒: 渗透调节

抗倒伏: ① 增加机械支持 ② 调节代谢 抗病虫: ① 机械抵抗 ② 营养抵抗

4. 说明植物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在吸收、同化、运输和贮存方面各有什么异同? 吸收: 铵态氮为被动扩散; 硝态氮为主动吸收 同化: 铵态氮直接同化; 硝态氮先还原后同化

运输: 铵态氮基本不进行长距离运输; 硝态氮在木质部运输 贮存: 铵态氮不能累积,以酰胺形态贮存; 硝态氮可累积贮存 5. 叶面施肥有何优点? 它能否取代根部施肥? 为什么? 优点: A 无固定 B 见效快 C 用量小 D 成本低

不能代替根部施肥: A 量上不能满足需要;B 时间上不能持久

四、论述题(5道题中任选3题,每题10分)

1. 试比较钙和磷在根部吸收的部位、横向运输、纵向运输、再利用程度和缺素症出现的部位等方面的特点。

吸收部位: 钙主要在根尖; 磷主要在根毛区 横向运输: 钙为质外体; 磷为共质体

纵向运输: 钙只在木质部运输; 磷既能在木质部也能在韧皮部运输 再利用程度: 钙不能再利用; 磷再利用程度高

缺素症部位: 钙首先在蒸腾作用小的部位出现; 磷则在老叶首先出现

2. 列出土壤中养分向根表迁移的几种方式, 并说明氮磷钙各以那种方式为主? 它们在根际的分布各有何特点? 并分析其原因。

① 迁移方式: 截获、质流、扩散 ② 氮以质流为主: 土壤吸附弱,移动性强

磷以扩散为主: 土壤固定强,土壤溶液中浓度低,移动性弱 ③ 氮的根际亏缺区比磷大的多。

3. 试述石灰性土壤对水溶性磷肥的固定机制和提高磷肥利用率的关键与途径。 ① 固定机制: 二钙→八钙→十钙 ② 关键:A 减小与土壤的接触 B 增大与根系的接触 ③ 途径 A 制成颗粒肥料

B 集中施用: 沟施、穴施、分层施用 C 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 D 与生理酸性肥料配合施用 E 根外施肥

4. 分别说明氮肥在旱地施用时,氮素损失的途径有哪些?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相应措施是哪些? ① 途径: 挥发、淋失、反硝化 ② 措施 A 分配硝态氮肥 B 铵态氮肥深施覆土 C 氮肥与其它肥料配合施用

植物营养学试题(8)

一、 解释下列名词:

1.有效养分: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

2.反硝化作用:硝态氮在微生物等作用下被还原成氮气或氮氧化物的过程 3.交换吸附:带电粒子被带相反电荷的土壤胶体可逆吸附的过程

4.养分再利用:早期吸收进入植物体的养分可以被其后生长的器官或组织利用 5.生理酸性肥料:植物选择性吸收后导致环境酸化的肥料

二、简述NO3-N吸收与同化过程,影响因素(10分) 1 以NO3-形式主动吸收

2 经过硝酸还原作用分两步还原为NH4+,然后同化为氨基酸,再进一步同化。 3 影响因素:(1)硝酸盐供应水平 当硝酸盐数量少时,主要在根中还原;

(2)、植物种类 木本植物还原能力>一年生草本 。一年生草本植物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其还原强度顺序为: 油菜>大麦>向日葵>玉米>苍耳

(3)、温度 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高,所以也可提高根中还原NO3--N 的比例。

(4)、植物的苗龄 在根中还原的比例随苗龄的增加而提高;

(5)、陪伴离子 K+能促进NO3-向地上部转移,所以钾充足时,在根中还原的比例下降;而Ca2+和Na+为陪伴离子时则相反;

(6)、光照 在绿色叶片中,光合强度与NO3-还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三、在小麦/玉米、小麦/水稻轮作体系中,磷肥应如何分配?为什么?(10分)

1 小麦/玉米轮作,优先分配在小麦上,因为小麦需磷高于玉米、小麦生长期温度的,对磷的需要量高。 2 小麦/水稻轮作,优先分配在小麦上,因为小麦需磷高于水稻、小麦在旱地,磷的有效性低于水稻季。

四、举6种元素,说明养分再利用程度与缺素症发生部位的关系(10分) 氮磷钾镁,再利用能力强,缺素先发生在老叶。 铁锰锌,再利用能力低,缺素先发生在新叶 硼和钙,再利用能力很低,缺素先发生在生长点

五、什么是酸性土壤, 酸性土壤的主要障碍因子是什么?(10分)

1 酸性土壤是低pH土壤的总称,包括红壤、黄壤、砖红壤、赤红壤和部分灰壤等。 2 主要障碍因子包括:氢离子毒害、铝的毒害、锰的毒害、缺乏有效养分

六、双子叶植物及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对缺铁的适应机理是什么?(20分)

双子叶植物和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在缺铁时,根细胞原生质膜上还原酶活性提高,增加对Fe3+的还原能力,质子和酚类化合物的分泌量加大,同时增加根毛生长和根转移细胞的形成,其适应机理称作机理Ⅰ。 1) Fe3+的还原作用 机理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缺铁时植物根系表面三价铁的还原能力显著提高。 2) 质子分泌:机理Ⅰ类植物根细胞原生质膜上受ATP酶控制的质子泵受缺铁诱导得以激活,向膜外泵出的质子数量显著增加,使得根际pH值明显下降酸化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增加根际土壤和自由空间中铁的溶解度,提高其有效性;二是创造并维持根原生质膜上铁还原系统高效运转所需要的酸性环境。

3) 协调系统:对机理Ⅰ植物而言,缺铁不仅诱导根细胞原生质膜上还原酶的形成与激活,而且诱导质子泵的激活,这两个过程之间不论是在发生的时间,还是在发生的部位上,都是密切配合、协同起作用的。这一协同系统保证了植物在缺铁时,特别是在高pH环境中,也能有效地还原Fe3+ 。

七、氮肥的损失途径有哪些?如何提高氮肥的利用率?(20分) 1 途径: 挥发、淋失、反硝化 2 措施(1) 硝态氮肥防止淋失 (2) 铵态氮肥深施覆土 (3) 氮肥与其它肥料配合施用 (4)缓控释肥料 (5)合理施肥量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