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活着》的人生哲理

论《活着》的人生哲理

摘要

余华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其早期作品蕴含了一种冷漠的风格。马原淡出后,余华的作品风格发生了变化,作品由冷漠转向了温情。《活着》这部作品是余华创作风格转变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中作品塑造了福贵等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主人公福贵在偶然的苦难中温情受难,他积极的面对苦难的人生,对生活充满希望,从不放弃。他在苦难中淡然、坚韧、乐观和活在当下的生存态度给了我们无限生命的启示!

关键字:活着 福贵 人生哲理

长篇小说《活着》是余华20世纪90年代的一大力作,是余华创作改变风格之作。这部小说反映福贵这一人物在建国前至70年代末三十年的时代浪潮中命运跌宕沉浮,通过主人公一生告诉活着的意义。“《活着》作为现实主义小说,富贵不仅具有生动具体的形象和性格特征,也是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作者余华在文本中让我们看到了对传统的人生价值和道德信念的坚守和坚持。

一、在无奈中承受生命的沉重

余华通过这部作品想告诉读者:《活着》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困难,在绝望中活下来,但是活着不仅是一种状态,它与苟活有着本质的不同。“苟活者只要保证生命还在苟延残喘即可,而活着是敢于在经历磨难、面对着困难有着反抗、不屈不饶的精神,有着最顽强的精神力量。”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小说中的主人公福贵是当地有名的纨绔子弟,他好赌成性,最后终于把家族产业给输掉了。面对生活他不得不低头,他开始担着货物去县城的集市上换钱为生计。输掉了产业,主人公没有了富家纨绔子弟的娇生惯养的性子,也没有在输掉产业之后的气馁,而是在每一次面对困难时那不屈不饶的精神。从此,福贵终日劳作在田间,但仍然改变不了生活的窘迫。对于他还是公子哥时对家的冷漠在输掉产业之后福贵在面对死亡时每时每刻都想着他生命重要的两个女人他母亲和待产的妻子,他有了家的意识。比如小说中福贵外出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在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战场上受尽煎熬和折磨,等到福贵终于回到家时,发现家中老母亲思儿病亡、女儿生病不得救治而哑。建国后一家终于安稳下来,不幸的事却又发生在有庆身上,有庆死了。他成了政治祭台上的牺牲品。

这部作品对生命不是抽象的一种思考,而是采用一种以死来写生的方式对生命进行阐释,小说中写到:父亲被自己气死、母亲病死、儿子成为政治上的牺牲品、女儿难产死、妻子过度劳累而死、女婿意外而死、外孙撑死,最后剩下他一人。福贵经历了这么多的人生磨难之后却依然坚强的活着。经历了由富贵变贫穷、由有家变为无家经历这些人生悲剧后,福贵认识到:“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性命”,于是他“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正如作者所言,《活着》表现了`人对苦难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在富贵看来,活着就是与死亡相伴,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丧亲之痛,面对这些,他没有对生活丧失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信心,而是选择活下去而且是坚强的活下去。命运已成了绝对的存在,它总以一只无形的手操控着一切,总是幸福到来后以一种无情的方式打破这种美。而在这之后主人公还是坚强的活着。小说中福贵对生活的态度也有着阿Q精神,对困难总是勇面对。

余华笔下的福贵虽然能够在灾难中幸免于死亡,可是在他的生命中死亡总是如影随行。在命运的安排下亲人相继而去,可见生与死总是在一瞬间。福贵虽然经历了人生中的种种不幸,但也正是有了这些经历面对生活他才有了深刻的觉悟。

二、用坚韧来书写生命的哲学

痛苦是生命存在的不可缺少的因素,痛苦是与生俱来的,并一直走向生命的尽头。痛苦对于福贵而言,就像空气一样,时时的包围着他,让他不停的呼吸着,生存者。当这些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却没有击垮这个人,这个人依然活着,这样坚韧精神足以让人震惊生命的价值意义和生命的伟大。

这种直面困难的博大精神与勇气,余华说:“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动的友情??与此同时,《活着》还阐释了人如何去面对并且承受苦难,??这是20世纪中国苦难史下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痛苦和挣扎。”福贵是余华艺术世界中出现的第一抹曙光。这股对生命的坚忍,痛苦让福贵得以成长,而在这种痛苦中阐释着生命,热爱着生命,是关于生命不息的哲学书写。

三、以活着来追问生命的本真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