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测含解析20190428132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时间 _______ 班级 _______ 学号 _______ 得分_______

(时间:45 分值:45)

一、【2019届河北唐山高三摸底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5分)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 ),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使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 ,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 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 地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 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B.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C.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D.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乡土文化的情结长期存在于人们心底B.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 C.人们让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情结D.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方兴未艾 趋之若鹜 从容不迫 沧海桑田 B.如火如荼 纷至沓来 踌躇满志 饱经风雨 C.轰轰烈烈 接踵而至 胸有成竹 饱经沧桑 D.方兴未艾 心驰神往 信心百倍 饱经沧桑 【答案】17.B18.B19.C

1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该题要注意搭配不当和成分赘余。A.D项,“保持……文化”搭配不当;“一致”和“共识”重复赘余。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选句子填空,要通读语段,整体理解语段的内容,重点捕捉空格前后的内容,注意前后话题的中心,表达的重点和角度,然后结合选项内容加以比较推敲。文中括号前面分句的主语是“乡土文化”,后面省略了主语,根据语意,省略的主语也应是“乡土文化”。排除C.D选项。A项的主语是“乡土文化”,从语言表达简洁的角度考虑,主语和前面分句一样,可承前省,因此选B项,B项陈述对象和前文也保持一致。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选成语填空,要求学生答题前先将空格所在的前后语境读明白,然后结合成语的意思用法等进行判断。第一处说的是传统民俗活动,后面说这活动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轰轰烈烈,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适合语境。方兴未艾,是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不适合语境,因为乡土文化活动不是新生事物。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也适合语境。排除A.D两项。最后一空前面说“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饱经风雨指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适合语境。而饱经沧桑是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与语境不合。因此排除C项,选B项。

【点睛】成语使用要注意几个方面。1.不要望文生义。成语误用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对成语一知半解,以今律古。如“文不加点、明日黄花、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五风十雨、狗尾续貂”等。

2.注意感情色彩的区别。如“有口皆碑、方兴未艾、无所不至、过江之鲫、粉墨登场”等。 3.注意适用对象。许多成语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不能乱用。如“大言不惭、天花乱坠、豆蔻年华、美轮美奂、汗牛充栋”等。

4.注意谦敬成语。如“抛砖引玉、鼎立相助、敬谢不敏、蓬荜生辉”等。 5.注意两用成语。如“想入非非、异想天开、灯红酒绿、一针见血”等。 6.注意有的成语不能跟宾语。如“出奇制胜、漠不关心、求全责备”等。

7.还有一类成语,其本身已经含有的意思在文中再加以阐述而导致重复或者出现矛盾。如“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妄自菲薄自己、三令五申地强调、一天天地日臻完善、一个莘莘学子”等。考生要注意普通成语与熟语的合并考查,重视含有近义、双义、多义的成语与熟语,注意准确区分其或本义、或喻义、或引申义、或感情色彩的使用特征。

2

二、【2019届山东滨州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5分)

美育概念出现较晚,但无论中外都很早就懂得美育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古希腊的柏拉图虽然总体上贬低、排斥艺术和审美,但他在青少年教育上却非常自觉地利用艺术和审美对孩子进行全面良好的教育。他建议,“我们不是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 于优美的作品,( ),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吗?” 可见,柏拉图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以陶冶、改善和培养他们的心灵。

在我国,两千多年前所倡导的“乐教”“诗教”就蕴含美育的基本内涵。西周时期,礼乐便纳入当时的学校教育,统治者重视诗、乐对民众的心灵教化作用,用以保持民风淳朴、 。《乐记》就已强调乐教因人的本性而进行心灵疏导以产生 的感染功能,“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这正体现了那个时代所要求的艺术教化即美育的效果。到王夫之,又继承上古以降的“习与性成”思想,强调日常生活(无疑包括艺术、审美)和习惯对人 的长期感化、教育作用。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以陶冶、培养和改善他们的心灵。

B.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以陶冶、改善和培养他们的心灵。

C.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以陶冶、培养和改善他们的心灵。

D.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以陶冶、改善和培养他们的心灵。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像呼吸优美的作品中的清幽境界 B.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 C.像从优美的作品中呼吸一阵清风 D.像呼吸一阵清风一样享受清幽境界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耳濡目染 国泰民安 潜移默化 日积月累 B.耳闻目睹 国泰民安 耳提面命 与日俱增 C.耳濡目染 政通人和 耳提面命 日积月累 D.耳闻目睹 政通人和 潜移默化 与日俱增 【答案】17.C18.B19.A 【解析】 【17题详解】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