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研究方案

《综合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研究方案

《综合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研究方案

一、 问题的提出

1、21世纪联合国教育委员提出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共处就是学会交往。

2、我园地处农村,人们的教育观念比较滞后,人们更多的是注重知识的获取,而忽视了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也很少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和环境,一般独生子女在家中缺少玩伴。

3、目前,我们农村的孩子仍普遍存在不善或不会交往的现象,有的孩子见到陌生人就害羞、胆怯,缺乏交往的主动性、积极性;有的孩子在与人交往时骄横霸道、随心所欲,缺乏交往时的一个良好的心态。

以上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因为“交往是儿童发展的桥梁”。 在幼儿素质教育改革中,幼儿主体性的凸显,使得交往成为一切有效教育的必需要素,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交往作为背景和手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选择这一课题,旨在探索农村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特点,寻找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孩子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题的界定:

交往: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

交往能力: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运用的交往策略、交往技能,以及建立与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幼儿的交往能力包括合作、分享、轮流、遵守规则、解决冲突等几个方面。

综合活动:是以主题活动为轴线,以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为基础的活动。

幼儿:我园3-6岁的孩子。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指在体力和智力上各自充分和自由发展的人,认为具有主动性、自主性、社会性及高度的创造性等基本属性。可见,一个不会交往或不善交往的人不能算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2、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Rogcrs,C.R.)提出的人际关系哲学十分强调人际交往对个体成长的意义。罗杰斯是基于自己的成长经验得出这一结论的。罗杰斯出生于一个虔诚的宗教家庭,因为周围的邻居都是异教徒,所以从小罗杰斯就被父母关在家里,不让罗杰斯与邻居的孩子一起游戏,他感到非常孤独。离群索居的童年生活使罗杰斯非常渴望友谊,在别人看来普通的人际交往,在他看来都非常珍贵。后来他创立了自己的人际关系理论,将人际关系上升为一种哲学。他认为,人与人的交往是可能的,人们不仅可以交流思想,而且可以分享许多隐秘的情感:对未来的梦想、内心的感受、隐秘的冲动??人际交往不仅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有益的。通过沟通,相互启迪、丰富彼此人生;在友谊关系中,人们相互接纳及彼此探索,可以促进个人的成长,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

3、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的技巧”。人生是在交往中渡过的,人生的每一

个阶段必然与一定的人际关系相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讲,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集体和个人生存与发展的有利环境,它可以产生合力,使人团结协作,充分发挥群体的效能;形成互补和激励,使人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产生激励向上的积极情绪;促进信息交流,使人们增长知识和能力,不断完善和发展自身,从而促进社会安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不良的人际关系则阻碍人的自身发展。

4、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虽说对于现代教育“教师是人类的工程师”这个理论也许已经有些过了时,但我想人之所以为人,最重要的是有了区别于动物的语言交往,教师为人师也,以良好的心态与人交往,带领幼儿学会交往,这也是我们做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新《纲要》在社会领域从社会关系的纬度提出了幼儿与他人的关系是乐群、互助、合作、分享、同情,幼儿与群体的关系是遵守规则,爱护公物与环境。幼儿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职业、家乡、祖国、世界文化。

我们通过课题研究,皆在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各年龄阶段幼儿交往的现状。

2、在综合活动中积极探索培养幼儿良好交往能力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良好交往行为的形成。

3、促进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家庭合作环境。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