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试卷浦东新区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

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

初二物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考生注意:

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24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1.一个普通初中生的质量最接近

A.50千克

B.5千克

C.50毫克

D.50吨

2.人们很容易区分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声音,是由于它们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3.电视机屏幕呈现的各种色彩是由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色光是

A.红黄蓝

B.红绿蓝

C.绿白红

D.黄绿蓝

4.图1所示的几幅交通标志牌中,用于表示减少噪声污染的是

图1 停 5.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为45°,则折射角可能是

A.0°

B.32°

C.45°

D.55°

6.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一错误观点的是

A.亚里士多德

B.伽利略

C.爱因斯坦

D.牛顿

7.放在水平桌面上的静止不动的墨水瓶,以下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墨水瓶受到的重力和它对桌面的压力 B.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 C.地球对墨水瓶的吸引力和墨水瓶对地球的吸引力 D.墨水瓶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墨水瓶的支持力

8.关于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时所用的时间越少,物体运动越快 B.单位时间通过路程越长,物体运动越快 C.走完相同路程,所用时间越多,物体运动越快 D.运动时间相同,通过路程越短,物体运动越快

9.用小锤敲击一下音叉后,音叉总是“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音叉有回音 C.人耳的错觉

镜成的像一定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始运动3秒,甲、乙两车相距1.2米,则图中

A.t1时刻是2秒 B.t2时刻是6秒 C.t3时刻是10秒 D.t4时刻是12秒

12.某物体受同一直线上二个力的作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两个力越大,合力就越大 C.两个力可能都大于二分之一合力

二、填空题(共27分)

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3.测量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要有统一的比较标准叫 (1) ,二是测量时要有合适的 (2) 。如图3所示计时器的名称叫做 (3) 。

14.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4) 叫机械运动。在《刻舟求剑》这则成语故事中,刻舟之人以 (5) 为参照物,认为剑是静止的;而从“刻舟”到“求剑”的过程中,船相对于岸是 (6)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5.机械式闹钟的小锤敲击两边的铃铛时,能发出闹铃声;铃声以 (7) (选填“声波”或“无线电波”)的形式通过 (8) 传入人的耳内。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钟罩内,如图4所示,抽去钟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了,这说明 (9) 中不能传播声音。

B.这两个力越大,合力就越小 D.两个力可能都小于二分之一合力 B.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等大的虚像

B.音叉还在振动 D.小锤还在敲击音叉

10.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为35厘米时,物体通过凸透

11.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2所示,开

0 t1 t2 甲t3 t4 2.4 乙1.8 1.2 0.6

16.力是物体对物体的 (10) 。如图5所示,运动员弯弓搭箭时,由于弓弦发生了 (11) ,可以判断运动员对弓弦施加了力;同时,运动员手上的肌肉也处于紧张状态,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12) 的。

17.正在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 (13) 车仍然会向前运动,由于受到阻力,车的速度将越来越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14) 。若正在加速的汽车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它将做 (15) 运动。

18.用铅笔在纸上写字时,笔尖与纸之间的摩擦属于 (16) (选填“滑动”或“滚动”)摩擦;当球场上运动员在跑动的过程中,脚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属于 (17) (选填“有益”或“有害”)摩擦;自行车的轴承中装有滚珠是为了 (18) (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

19.某同学身高1.7米,站在平面镜前3米处,他在镜中所成的像是一个 (19) (选填“虚像”或“实像”),像的高度为 (20) 米,当他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他在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将 (21)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凸透镜对光有 (22) 作用,如图6所示的两副眼镜中,镜片 (23) (选填“(A)”或“(B)”)属于凸透镜,此时,该镜片到文字间的距离 (24) (选填“小于f ”、“介于f与2f之间”或“大于2f ”)。

21.有一频率恒定为800Hz不变的声源,当它多次以不同速度匀速靠近静止的接收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不同。下表是接收器接收到该声源以不同速度靠近时的频率: 声源速度(千米/时) 0 18 36 54 72 90 接收频率(Hz) 811.8 823.5 835.3 847.1 858.8 (1)分析比较上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当声源靠近接收器时,____________ (25) 。 (2)请填写表中声源速度为0时的相关数据。 (26) (3)分析上表数据及相关条件,进一步推理:当一辆鸣笛的警车快速远离路边的行人时,行人听到警笛的音调将 (27) (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