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历史第五次周考试卷
12.29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75分)
1.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说:“予谓养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贤也;明通,圣也。”下列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理学与传统儒学在维护社会伦常方面一致 B.理学教人“学作圣贤” C.传统儒学教人“学做人”,教人“寡欲” D.传统儒学与理学都探究世界的本原 2.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法,丙——道 B.甲——儒,乙——道,丙——墨 C.甲——墨,乙——法,丙——道 D.甲——道,乙——墨,丙——儒
3.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了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他的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
A.孔子创办私学 B.齐国设“稷下学宫”
C.汉武帝设立太学 D.隋朝开创科举制
4.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
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其(君)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
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 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 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 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
6.“今切以为其当与不当,可内反于心而定也。尧谓舜曰:?天之历数在尔躬。?言察身以知天也。……天子者,则天之子也,以身度天。”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A.是一种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B.意为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C.意为对君主的权力形成制约 D.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7.柳宗元说:“浮屠(佛教)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奭(盛大)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所述反映出当时
A.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显露 B.佛教已取得了政治统治地位 C.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D.佛、儒思想皆成为正统思想
8.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9.学者坎迪斯·古切尔在《全球文明史》一书中说:“它代表了反对中世纪基督教背景的欧洲文化记忆系统的‘再生’,欧洲的思想家被希腊罗马作家所鼓舞,被那些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所鼓舞,以理性为基础,而不是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同样,8世纪之后,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儒家思想的‘再生’,在1200年左右达到高潮。”材料中的这两场“再生”分别指的是
A.启蒙运动 陆王心学 B.文艺复兴 宋明理学 C.宗教改革 宋明理学 D.文艺复兴 汉代儒学
10.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辩化 B.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D.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和主流化 11.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B.提出“工商皆本” C.主张“经世致用” D.批判君主专制
12.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作者认为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C.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 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13.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知封建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几位同学围绕这段话进行了如下讨论,你不能同意的观点是
A.它认为“郡县”要比“封建”进步 B.这段话其实反映了顾炎武对新政治体制的渴望和探索
C.它肯定了“郡县”的优点,但又指出它仍是君权的工具 D.它是在批评封建社会从上而下对农民的压迫
14.柏拉图在最后一部著作《法篇》中明确提出:“要同时设立两位王而不是一位,从而使他们的权力有更加合乎比例的限度。甚至在那以后??注意到你们的统治者仍旧会有狂热之举,就设法限制王族的专横,让二十八位长老在处理国务时发出与国王同等的声音??引入一个礼仪官的职位,由抽签决定,作为一种约束。”这一主张
A.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本框架 B.蕴含着分权制衡的思想萌芽 C.指出了轮番而治的潜在弊端 D.成为罗马设立元老院的理论基础
15.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有许多质朴而经典的名言:“一种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这组名言体现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是
A.追求真理,理性思考 B.认识你自己 C.美德即知识 D.批判神灵,挑战权威
16.文艺复兴时期和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都是“人”被发现和重视的时代。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处于转型时期,体现了新兴阶级的要求 B.都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C.都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的必然结果 D.都是教会神学长期统治的结果 17.中世纪的女人们认为,在私人领域以外,必须把头发藏好,要用帽子、头巾保护起来。文艺复兴时期的女人们则用白色或黄色的蚕丝做成假发装饰品,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整天在露天中度过。这表明文艺复兴的重要特征是
A.宽容的心态 B.人性的复苏 C.高雅的追求 D.理性的崇拜 18.17~18世纪开始,法语逐渐打破了拉丁语垄断的局面,直到1919年,法语仍一直是欧洲大陆外交活动中使用的主要语言。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法语自身的魅力 B.工业革命的影响 C.启蒙运动的影响 D.文艺复兴的影响
19.为了更好理解“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一问题,曾明同学制作表格对二者的内容加以比较。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选项 文艺复兴 A B 启蒙运动 侧重于思想意识、伦理道德的范畴 侧重于政治制度和政权性质方面 要求简化宗教仪式,进行宗教改革 主张自然神论和无神论,停止宗教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