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送友人》赛课导学案_23

送友人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感。

3.分析修辞以及表现手法来学习赏析诗歌的方法。

一、新课导入

老师:自古以来,友人分别是最常见的场景,诗人、词人们也以此为题材写了大量的名句佳篇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亲爱的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关于送别的诗呢?

生答:《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赠汪伦》。 二、认识作者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课下所收集到的关于作者李白的信息。 1. 游戏:消消乐,请两位学生上讲台,消除掉与李白有关的信息方块。 2. 奖励两位同学。

3. 回顾答案里面的李白信息。 三、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读通诗意。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二)文本探究。 赏析全诗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颔联是说,在此地我们互相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颈联是说,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颈联写得十分工整,诗人巧妙的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中间两联切题,写离别的深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尾联是说,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分离时的动作,那么内心的感觉又如何呢?诗人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车攻》“萧萧马鸣”。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义,可谓鬼斧神工。

四、板书设计

首联: 青山白水 一 切颔联: 孤蓬远征 景 语颈联: 浮云落日 皆 情 尾联: 班马长鸣 语

五、作业布置

课下搜集关于描写离别的诗词。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