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伦理道德影响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伦理道德影响

【摘要】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网络的产生和发展,推动着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孕育了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生存发展带来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动向,使网络德育成为高校德育的热点和难点。进一步弄清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伦理道德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是有效开展网络德育的关键,对高校德育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网络文化,德育,伦理道德,网络道德,大学生教育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含有特殊表现手段和内容的文化形式,具有丰富资源性、现实虚拟性以及平等开放性的特征。网络文化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大学生个人意识形态西化、正确价值观发生裂变、社会责任感变淡、网络道德失范等。因此,高效的思想教育工作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行引导,创造积极的网络舆论环境,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主体意识、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网络文化促进了学生全球意识的形成,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和民族意识 网络信息横跨时空障碍,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使信息流动更方便,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国家间的交流,为沟通、联系人类文化做出极大贡献。视野逐步开阔,让大学生能够更加关注全球问题,并且能够从全球的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在网络文化全球化的基础上,国家和民族之问的分歧和差异日益显著,国家和民族意识被激发、唤醒。 (二促进思想道德意识的健全

网络给人们展示出一个多元化的道德世界,网络技术被广大学生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对各种信息的吸收和辨析,进而完善和巩固自己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做到自觉地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的道德法治意识。

(三促进平等、民主的意识的提升

网络文化的特性决定其不受地域、年龄、时空、性别、贫富等级、文化层次、意识形态等条件的限制,人们可以在网上随意发布信息和接受信息,这种平等特性,让大学生不用考虑世俗和利害冲突,大学生在网络上能够自由、独立地参与讨论及发表自己的看法,这让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得到锻炼和培养。

二、网络对大学生道德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网络中虚假信息对大学生道德的影响

网络的开放性、身份的隐蔽性、信息的海量性、网络覆盖面的广阔和传播的快捷等特征使得散布谣言变得轻而易举,且成本极低,网络成为不负责任言行、虚假信息滋生的温床。青年大学生处于象牙塔中,与社会接触较少,欠缺社会经验和社会阅历,道德认识水平低,道德判断力脆弱,分辨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网络谣言的误导。青年大学生在面对网络虚假信息时,认真思考和求证的很少,他们往往成为网络虚假信息的受害者,同时又扮演着传播者的角色。部分大学生头脑简单,不仅未经求证就轻信网络谣言,出于叛逆心理或发泄的需要,甚至对这些网络谣言进行再加工,利用网络恶搞的形式进行二次传播。另一方面,网络的虚拟化特征极易导致大学生道德的弱化,使得大学生在网络中有意无意地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网络匿名的特点又使大学生的网络言行失去了监督,一些法律意识薄弱、缺乏自控力的大学生甚至成为网络虚假信息的制造者。因为传播、制造网络虚假信息而造成犯罪被捕的大学生近年来已不少见于报端,网络虚假信息对于青年大学生道德的巨大影响不容忽视。

(二网络成瘾对大学生道德影响

目前,广大青年大学生常常会因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而无节制地使用网络,从而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身心健康和道德成长带来许多问题。大学生仍然处于身心的发育阶段,如果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会迷失于虚拟世界,一旦网络成瘾后,深入其中难以自拔,在虚拟空间里张扬个性、舒展情绪,但面对现实就变得情绪低落、反应迟钝,还会使人格出现自私、胆怯、自卑、功利、敌意和偏激等现象。再者,因为不断与现实世界产生隔阂,不愿与他人面对面地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他们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其人格的分裂,引起一系列诸如抑郁、品行障碍、情感分

裂、道德低下等症状,不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塑造,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造成自我封闭和学习成绩下降。更有甚者为了满足无节制的上网开销,甚至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最终走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对大学生道德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很多论文和学术成果都可以在网页或者数据库中很容易地获取。很多学生在急于功利、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利用网络下载论文资料,明目张胆地进行学术造假,通过抄袭、剽窃、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将他人的学术研究成果据为己有。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学术当中,有93.3%的人承认自己曾经抄袭过网络上的论文。此外,部分大学生还会将别人发表的文章、制作的资料等转载到自己的空间、博客或者公共论坛上,而不标明原作者,让别人以为是自己的成果,甚至稍作改动或不做改动直接标注为自己原创,来获取别人的认同或者赞扬,获得自我满足。

三、网络时代针对大学生道德负面影响做出的响应对策

(一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力度,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免疫力 学生上网的时候,通常是按照个人的价值取向来辨别网上信息的受用程度及正确与否。所以,我们要应用各种渠道和途径强化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具备道德鉴别力和敏锐性。大学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还应该不断增强网络文化的法制教育及道德教育,对大学生的网上行为进行规范,增强大学生在面对网络文化时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二加强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展开思想道德教育的网络化

充分利用学生们网络交流互动的特点,建设网络教育平台,将思想道德教育展现在校园网上。第一,建立和优化大学思想道德的工作网站,用积极、正确、健康的思想文化充实校园网络。同时,把网络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列入学校重要会议行列,在师生中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吸引力的思想道德工作网站。第二、学校宣传部、党委、团委和思想道德理论课的任职教师之间要紧密配合,组建专门力量来制作一批

知识性、思想性、娱乐性、艺术性以及易于操作性为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类软件,并且传到校园网站上,进而达到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力,引导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在思想道德网站上能够设立网上党校、网上辅导员、网上论坛等,采集当下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将网络建设成为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薪平台,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对有害信息坚决抵制

网络文化会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很多影响,学校要有目的性的举办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并能抵制住网络中有害信息的侵蚀。在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将学生社团作为主要组织形式,坚持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的文化,提倡高格调、高品位的文化形式和内容,提高校园网络文化的层次,抵制消极、低下、庸俗、腐朽、颓废等侵入校园的有害网络文化。

三、小结

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作用。高校是培养大学生的重要阵地,要充分认识到网络时代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识到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存在的新问题,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爱虹,刘明.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S1. [2]汪小布.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现状及成因[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 1,(02. [3]王洁.浅议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改革与开发,201l,(08.

[7]赵方.大学生德育中的网络道德教育研究[J].经济视角(中旬,2011,(0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