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复习题:3.4《中国的海洋资源》(湘教版)

3.4 中国的海洋资源复习题

一、考点聚焦

1.能够说出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种类 2.分析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多样的原因 3.了解我国丰富的海洋矿产资源 4.知道我国巨量的海洋化学资源

5.了解当前我国海洋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能针对各类问题提出相应得解决措施。海洋保护涉及到海洋污染和海洋水产的合理捕捞,充分认识到海洋是人类的资源宝库,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树立爱我海洋、保护海洋的环境意识。 二、友情提醒

1.中国的海域学习应先明确各海域的位置、复习中国的领海及岛屿情况,了解我国漫长的海岸线及沿海地区气候、海流、邻国等基本信息。

对于海洋资源的认识不要仅仅局限于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两方面来认识,还要认识到海洋空间利用、海上航运之利等多方面的利用价值。

2.海上石油开采和运输都有可能造成石油泄漏,改变海洋表面的水体成分和物理性质。虽然海洋有一

定的自洁能力,但这个过程时间非常漫长,无法避免短期内已经造成的巨大影响。 三、中考必会—夯实基础

1.我国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是 ( ) A.我国近海无污染 B.我国沿海跨五个温度带 C.大陆架宽而浅 D.我国海洋生物资源较为单一

2.舟山渔场所在的主要海区是 (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3.我国东部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跨 ( ) A.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 B.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 C.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D.热带、亚热带、暖温带

4.有人称海洋为“乌金的存储库”是因为 ( ) A、海洋中鱼、虾、藻类等水产十分丰富 B、海洋石油资源丰富 C、海洋盐类储量大 D、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铀矿 5.在各种海洋污染物中,对海洋生物资源危害最大的是 ( ) A.城市排放的固体垃圾 B.工业和城市排放的污水 C.工业排放的大量废气 D.石油污染物 6.关于中国海洋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中国近海有鱼类和虾贝等数千种 B.近海石油储量丰富,估计达1万亿吨 C.中国沿海地带滩涂宽广,适宜发展盐业 D.海洋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程度很高 7.目前,我国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 A.限制沿海盐业生产 B.防止海洋污染 C.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 D.禁止海区采油

8.我国目前在渤海、南海部分海域某些月份实行“休渔期”的目的是 ( )

A、让捕鱼船只器械有修补的时间 B、控制捕鱼的大小和数量,实施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C、实施分区管理,争取提高捕鱼产量 D、防止海水污染的恶化

解析:我国近海渔业有过渡捕捞的现象,使水产品产量逐年下降,个体越来越小。虽然海洋生物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应注意捕养结合。我国要可持续的利用渔场,必须严格控制所捕鱼的大小和数量,保证鱼有修养生息的机会。

9.读 图3—12,完成下列各题。

图3-12

(1)填写图中海洋与海峡的名称:

①__________海,②__________海。

(2)①和②海域是我国四大渔场之一,其名称是___________。

(3)④处是我国最大的盐场_________盐场,它位于__________市和_________省。 解析:这是一个有关我国海洋知识的综合测试题,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北方海域的有关信息。通过读图,可以读出我国主要的海域和海峡的名称,通过记忆掌握我国主要的渔场和海盐产区。 四、中考名题—小试身手

1.中考题: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位于( )

A.渤海西海岸B.海南岛西岸C.台湾岛东岸D.江苏省东部沿海

1.变式题: 读下图3-13,回答问题。

(1)写出图3-13中数码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渔场:① ___________,盐场:② ___________。

(2)海域名称:○3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

(3)从图3-13中提供的信息分析,①处形成渔场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思路解析:略

答案:(1)舟山渔场 长芦盐场 (2)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3)①处位于东海宽广而较浅的大陆架,且位于寒暖流交汇处,长江、钱塘江入海口附近,容

易形成渔场。

图3-13

2.中考题:漫画“小鱼的哀求”反映的实质是 ( )

A.增加捕鱼量 B.过度捕捞 C.传授捕鱼技术 D.发展养殖业

解析:图中鱼网里的鱼很小,反映了随着人口增长 对海产品需求量的增加,海洋捕捞过渡,造成了海洋水产资源的短缺。

答案:B 2.变式题:读漫画3-14,完成 1~3题:

图3-14

(1)图3-14揭示的问题是( )

A.海洋生态破坏 B.海洋污染 C.海洋渔业发达 D.海洋渔业发展前景不大

解析:从图中大人的行为可以判断是在捕鱼,从画中的文字中可以读出反应的是海洋中鱼类资源的贫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