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检测人员考试模拟试题(检测员—1)
一、单选题(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水泥稳定粒料基层施工中,混合料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时间不应超过
( C ),并短于水泥终凝时间。
A.1~2h B.2~3h C.3~4h D.4~5h 2.半刚性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以( A )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为控制指标。
A.7d B.14d C.28d D.90d 3.水泥稳定碎石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时,混合料实际水泥剂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宜增加( D )。
A.0.3~0.5% B.0.5~0.7% C.0.7~0.9% D.1.0%
4.进行粗集料密度测定时,将浸泡一定时间后的集料从水中捞出,测得表干质量后采用表干质量计算得到的密度是( B )。
A、表干密度 B、毛体积密度 C、真密度 D、堆积密度 5.对砂石材料试验检测结果不会产生影响的因素是( B )。 A、砂石材料的取样方法 B、取样时间
C、取样数量 D、试验过程的材料用量 6.细度模数计算时需要的参数是( C )。
A、各级存留量 B、分计筛余百分数 C、累计筛余百分数 D、通过量百分数 7.石料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试验可以采用的试件尺寸是( A )。
A、50mm×50mm×50mm B、100mm×100mm×100mm C、150mm×150mm×150mm D、5mm×5mm×5mm 8、经过老化试验后,沥青的( C )。
A、针入度增大 B、延度增加 C、软化点升高 D、视不同情况而定 9.沥青的粘稠性较高,说明沥青( B )。
A、温度升高易变软 B、标号较低
C、针入度较大 D、更适应气温偏低的地区 10.延度试验拉伸速度过快,测试结果( A )。
A、偏小 B、偏大
C、无改变 D、因沥青而异
11.拌和沥青混合料时,矿料本身加热温度通常要( A )。 A、高于拌和温度 B、低于拌和温度 C、与拌和温度相同 D、视混合料类型而定 12.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试验方法是( C )。
A、薄膜烘箱试验 B、加热质量损失试验 C、车辙试验 D、残留稳定度试验
13.当气候分区是3-3-1时,说明该地区对沥青混合料有较高的( D )要求。 A、高温稳定性 B、低温稳定性 C、耐久性 D、水稳性 14.水泥胶砂强度试件脱模后应在( A )进行养护。 A、20±1℃的水中
B、温度20±1℃,相对湿度90%以上条件下 C、20±5℃的水中
D、温度20±5℃,相对湿度95%以上条件下
15.下列各项水泥指标,当( D )不满足技术标准要求时,可判定为废品。 A、细度 B、强度 C、终凝时间 D、初凝时间 16.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所用的砂表现出的特点是( B )。
A、强调要单一粒径 B、由指定的产地组织生产 C、具有规定的细度模数 D、只能按小包装进行销售 17.普通水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以具有95%保证率( C )d立方体抗压强度代表值来确定的。
A、3、7、28 B、3、28 C、28 D、7、28 18.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对强度的检验应在( C )阶段进行。 A、基准配合比 B、初步配合比 C、试验室配合比 D、工地配合比 19.采用间断级配配制的混凝土具有( A )特点。
A、节省水泥 B、工作性好 C、保水性好 D、易于施工 20.水泥混凝土工作性的调整采用( C )方法进行。 A、理论计算 B、经验判断 C、实际试验 D、设计文件指定 21.钢材拉力试验操作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是( B )。 A、弹性阶段 B、屈服阶段 C、强化阶段 D、颈缩阶段
22.水泥稳定砂砾采用路拌法施工时,混合料实际水泥剂量应与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相比宜( B )。
A、<1% B、增加1%~2% C、>2% D、视情况而调整 23.环刀法可以测定( A )的密度。
A、细粒土 B、粗粒土
C、坚硬易碎土 D、各种土
24.在用标准烘干法烘干有机质含量小于5%的土时,应将温度范围控制在(B )。 A、105℃~110℃ B、75℃~80℃ C、65℃~70℃ D、150℃上下 25.不均匀系数Cu的计算公式为( A )。
A、Cu=d60/d10 B、Cu?d10/d60 C、Cu?d30/d10 D、Cu?d10/d30 26.现场测试粗粒土或细粒土密度,最准确的方法是( B )、
A、灌水法 B、灌砂法 C、蜡封法 D、环刀法 27.在用比重计法对土进行颗粒分析时,土粒越大,下沉速率( B )。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D、不一定 28.在土的压缩试验中,试样体积的减小实际上是土中:( C )
A、空气体积的压缩 B、水体积的压缩 C、孔隙体积的减小 D、土颗粒体积的压缩
29.对含有粘粒成分的砂砾土进行颗粒分析,以便对其进行命名,已知小于0.074mm颗粒的质量百分比在5%左右,则最适合这种土的分析方法为(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