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广场——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页,等量代换。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一: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吧(出示图片) 师:曹冲用了一个什么巧妙的办法来称象的?(生:汇报。) 师:说得真不错!石头“代替”大象,这么一“换”,一个难题就解决了。这节课上我们看看能不能也用上这种好方法。比比看谁是我们班聪明的小曹冲。 活动二: 1. 课件出示智慧广场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师:●和▲各表示几呢?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看谁能把自己的想法清楚、明白的写出来,让我们大家能很容易地就看懂了。怎么想就怎么写,一会儿我们一起进行交流。 (可以用小卡片动手摆摆看,也可以动手画一画。) 师:哪一位同学愿意分享你的成活动内容 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人到了有意义的、思维含学生否有兴趣。 量高的问题情境中。 学生是否自觉地让学生初步感受用替换参与学习中去。 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处,让学生在课始就进入知识的探究中,自觉地参与学习中去。 ▲+●=12 ▲=●+●+● 生猜。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使每个学生获得静静思考的机会,使不同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得以呈现,并转化为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资源。 第一种方法: 从▲+●=12人手一一列举,找出符合▲=●+●+●条件的答案。 第二种方法: 从▲=●+●+●人关注学生能否有根据地进行猜想,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关注学生是否用心思考,注意引导学生借助一定的方法,比如说用学具摆一摆,动手画一画。 关注学生是否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交流时,要做到有层次,先交流无序的列举,再交流有序的列举,让学生经历关注重点 1
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贴几种 情况。 师:同学们用了列举的方法得到 了▲和●分别表示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手一个一个试,直到找出符从无序到有序的思维合▲+●=12条件的情况。 过程。 第三种方法: 把▲换成3个●来试一试,发现相当于4个●等于把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12,从而得出1个●等于3。表象。等量代换这个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变为学生自己可感受的形式呈现出来,然后内化为学生的认识,方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能把▲换成3个●来试一试找 第四种方法与第一种方法道到正确的答案?) 理相同,只是用符号来记录师:除了用文字的方法来表示一 解决问题的过程。 个▲“换”3个。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画一画。 师板书: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思考,找到“换”的关键是:先要从信息中找到▲和●的关系,再利用▲和●的关系进行代换。 即通过一个▲“换”3个●,4个圆形等于12。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种方法和前三种方法哪一种道理一样? 师:对,第一种。但它是用符号来 表示的,更简单。 师:无论我们用画图方法,文字描述的方法,还有的用简练的算式,都得出了一个▲“换”3个●。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的推理过程(师动画演示。) 小结:同学们在自己动手操作的 过程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这样就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实际上提出猜想、动手验证、总结归纳方法,这也是我们解决一般数2
学问题的方法。(板书。) 活动三: 师:我们就用刚才学过的“换”方法来解决下面的问题。 学生通过独立观察解“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自己决,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动手做做看。 师:“自主练习”第2题,来说说这道题目的意思? 师生共同回顾:图形变活动四: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化规律的观察方法,要有序地观察,并从图形的个数、方向等几个方面来观察。
关注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水平。 会学以致用。 关注学生会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