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思路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思路

常言说“树人先树德”,德育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龙头。作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主导者,站在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必须了解学生的点点滴滴,从学校到社会到家庭,了解他们的个性品质、心理状态、认知能力……从而更有针对性,让每个人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1精心建立师生间融洽、和睦、愉快的气氛

师生间的情感是人际关系中最真挚的情感之一。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应当真诚地热爱每一个学生,要像父母一样去关怀他们的成长,要与他们结成忘年之交,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个人,不能以分数纪律高低论优劣,应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既要善于表彰鼓励先进,又要精心帮助差生,在师生之间形成愉快、宽松、和睦、融洽的气氛,充分体现“亲其师,信其道”,形成尊师爱生、宽松、和睦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作为班主任更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从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出发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信任学生。在处理问题时要以诚相待、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特别是对待中学生在学识上要服人、言语上要服众、行为上要堪称楷模、角色上要有慈母般的胸怀,让学生从内到外佩服老师,既信服又能自觉自愿地靠近老师,与老师谈思想、谈学习、谈理想、谈前途。学生在这样一个融洽的关系中愉快、充实地学习,不仅能使各个方面的素质尽快得到提高,而且为今后踏入工作岗位作好充分的准备。

在师生间建立融洽关系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从中注意创设集体主义教育情境,深化和丰富集体及每个学生的体验,从而加强对班集体人际关系和价值观的引导。如:上个月我班开展的“三棋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整个活动中,学生自己设计、组织、评比,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自始至终是活动的主人,形成了他们既是组织者又是参加者的局面,气氛活泼、热烈。在既有兴趣又有意义且令人愉快的活动中还吸引来了不少参与者,增加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实践意识。从而锻炼并提高了学生独立工作及策划能力。让他们充分体验怀疑、惊讶、自豪、成功、喜悦等情感。大家在这样和谐上进的班集体中成长、锻练,才能有效提高各方面的修养,渗透德育工作的内涵。

2对后进生动之以情,授之以方法

所谓后进生,既我们常说的“差生”,其主要表现在纪律、思想品德、学习成绩上。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一般的教师喜欢采用“冷战”“孤立”将其放置死角直到成为古董,或抓他们的“小辨”直言批评,语言直爽干脆、掷地有声,这样,虽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却最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特别是后进生。事实上,感人心者莫过情。富有人情味的教师,学生最尊敬;富有人情味的语言,学生最爱听,以塑造灵魂、铸造师德为己任的教师要用知识和人品去折服人,更要用情感去感染人。要关心

爱护每个学生,尤其对差生要偏爱和尊重,要加强沟通,增强互相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就生活上而言,对待后进生应该格外关心,应该打破师生间拘束的关系,成为朋友,增进师生感情,同时应以情激情,委婉地提出要求,使学生在感激中暗下决心主动争取进步,师生在这种融洽的气氛中,不知不觉达到转化后进生的目的。特别是作为中专生这个年龄,生活、学习、家庭等方方面面与他的身心、修养息息相关。比如:父母之间关系不和,甚至离异、家庭状况差、与父母关系出现裂痕等一些问题导致心情烦躁、性格孤僻、情绪低落,可以说此时如能采取恰当方式给予关心帮助;哪怕是点滴之情,都会令其感激不尽,甚至终身难忘,不仅能促进学生以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改正缺点,还能促使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出色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在后进生转化这一问题上还应注意及时表扬这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后进生一旦取得成绩和进步都是来之不易的,所以心理上有一种“渴望被肯定”的倾向,尤其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发现,同时,在这个时刻最易唤起他自我表现的积极意愿,敞开心扉接受教育。所以我们应抓住这一最佳时机,帮助挖掘其自身优点,重视他们的点滴进步,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积极配合各课任教师,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在组织好德育渗透工作的同时,作为班主任,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那么将如何开展此项活动呢?从现代心理学角度而言,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也是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毫无疑问,对学生兴趣的调动,是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因此,应采用“以实践为主”的模式,让学习自己交流,讨论学习经验,激发各门功课的学习兴趣。其实知识之间特别是同类知识之间有很多相近甚至相同的部分,班主任应积极主动配合各课任教师善于找出它们的相通之处,为学生学习知识搭好桥梁,使学生从类比中找联系,引发兴趣,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

总之,班主任必须沿着抓住主流、创出特色、鼓励为主、褒贬适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条有效途径,达到推动班级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健康发展的目的。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