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文辑——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解读

2001年印发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在十年的改革实践中,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标准(实验稿)》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效果得到了高度认同。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化学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实际;二是科学探究已走进初中化学课堂;三是学生“讲、记、背、练”的机械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四是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有所增强;五是化学学习评价方式趋向多元化,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六是初中化学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整体上均有所提升。

然而,由于《标准(实验稿)》的制定,受制于当时对我国中学化学教学现状认识的局限性,再加之通过10年的实践证明,《标准(实验稿)》中的部分内容,已不适应当前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教育部组织专家对《标准(实验稿)》进行了修订。形成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版》〕。本次修订的重点放在如何应对国际科学教育改革和我国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上,着力提升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修订的依据和原则 (一)修订的具体依据:

1.充分肯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方向。 2.高度重视科学探究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3.密切关注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力求减轻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学习负担。

(二)修订的基本原则: “不扩充内容,不提高要求”(个别降低) 二、修订的具体内容

第一部分:对 “前言”的修订

1.对“导言”的修订。

主要是对表述的角度和方式进行了修改。明确阐述了化学学科的发展以及化学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改革与发展的趋势,阐明了化学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作用和深远意义。

2.对“课程性质”的修订。

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课程性质”进行了阐述: 第一,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第二,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第三,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资源、人类健康等方面的联系,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更清晰地突出化学课程3方面的功能,即课程的启蒙性和基础性、化学实验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影响、化学学习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的影响。

3.对“课程的基本理念”的修订。 《标准(2011版)》将实验稿中的“基本理念”改成“课程的基本理念”,同样从六个方面阐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只是对个别地方进行了修改和调整。 增加“培养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志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创

1

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境”。

4.对“课程设计思路”的修订。 《标准(2011版)》将以前的“设计思路”改成“课程设计思路”,整个构思和框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同样从六个方面阐述了课程的设计思路,在内容的表述方式和表述次序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显得层次更分明,思路更清晰。如表述“5”中增加了“生动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部分:对 “课程目标”的修订

1.在课程总目标中增加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2.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将“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改成“能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

3.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增加“增强安全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敢于质疑”等重要观点。

第三部分:对 “课程内容”的修订 将标题“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整体建构思路和框架保持不变,五个一级主题没有变化,知识在原18个二级主题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二级主题。即在“科学探究”主题中增加了“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这一二级主题,共有19个二级主题。

(一)、科学探究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增加: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进行实验操作;认识收集证据的重要性。 减少:具有较强的实证意识;能依据一定的标准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简单的分类;在知识之间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3.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增加: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4.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本部分为新增加内容,其中包括8个实验。 新增加的实验活动

课程标准:至少完成下列学生实验活动(基本要求)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实验活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实验活动5: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杂质的去除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1.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道----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认识----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学习情景素材 增加:宇航、潜水的呼吸供氧;氮气的用途。 2.水与常见的溶液

2

增加:知道溶液是由溶质、溶剂组成;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 初步学会----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了解----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学习情景素材 增加:自来水的生产工艺;硬水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制取蒸馏水;太阳能海水淡化;食品中的乳化剂。

减少:红墨水的纸上层析;服装干洗。

3.金属与金属矿物

知道----认识常见的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 了解----知道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

认识----知道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 知道----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 学习情景素材 增加:不锈钢餐具

减少:当代金属材料的开发利用;制造自来水管材料的变迁。

4.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知道----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认识----知道酸碱的腐蚀性。

会----了解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方法。

学习情景素材 增加:作物生长最适宜的pH范围;根瘤菌固氮;常见铵态氮肥的性质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1.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增加: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知道无机化合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

学习情景素材 增加:海水的主要成分;铁的几种氧化物。 2.微粒构成物质 学习情景素材 增加:“桂花十里飘香”;原子结构模型。

3.认识化学元素

记住----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学习情景素材 增加:人体需要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四)、物质的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增加: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初步形成“一定条件下物质是可以转化”的观点。

理解----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学习情景素材 增加:充电电池和干电池;葡萄糖在体内氧化释放能量。 减少:照相底片的感光;中国古代的黑火药。

2.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增加: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减少: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活动与探究建议 增加:镁条燃烧、高锰酸钾加热分解;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

学习情景素材 增加:用食醋清洗水瓶中的水垢。 3.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情景素材 增加:铜在空气中灼烧后固体质量的变化;电解水实验及其微观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